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毅 (1961年)
中国社会学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毅(1961年11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學家。西北大學文學學士,北京大學社會學研究生學歷,美國密蘇里大學社會學碩士,美國伊利諾大學(UIC)社會學博士。先後任中國人民大學研究員、福州大學台研所所長[1]。
![]() |
相關事件
2019年4月9日,李毅第四度進入臺灣,是以第三類觀光申請來台自由行[2]。他是受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邀請訪台演講[3]。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將於13日在台中市辦「和平統一融合發展論壇」與遊行,文宣稱論壇邀「旅美社會學家李毅教授」演講[4]。
11日,行政院發言人谷辣斯·尤達卡表示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得知李毅訪台演講後,指示陸委會與移民署調查。認為「李毅持有美國綠卡,以觀光之名申請入境,卻從事與入境目的不符的活動,已違反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從事觀光活動許可辦法第16條第1項第1款,有事實足認為有危害國家安全之虞,政院請移民署等相關機關依法辦理。[4]」
移民署說,考量李毅過去鼓吹武力統一的言論,有事實認定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經會同大陸委員會審查,依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從事觀光活動許可辦法規定,廢止李毅入境許可,限令今天出境,如果李毅不願出境就強制執行。移民署的上級——內政部表示,李毅將被列為不受歡迎人士,未來也將管制其入境[4]。
11日晚間,李毅否認將出席論壇,強調這趟來台僅是觀光。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則表示無法回答,「但就是有所本才敢印海報」[3]。
12日上午,執行出境遣返香港。同日上午,蘇貞昌在嘉義市受訪時說,「台灣是自由、民主與開放的國家[……]但假觀光之名卻宣傳武力統治台灣,這不只是恐怖分子,比李明哲只因言論就被中國逮捕關5年,驅逐(李毅)出境『剛好而已,快走不送』[5]」。
12日下午,陸委會主任委員陳明通表示,撤回簽證是在「總統蔡英文與行政院長蘇貞昌指示下,政府做了迅速處理[3]」。
民進黨政府此番作為也引起爭議,國民黨文傳會代表黃子哲批評稱,李毅僅以言論方式表達自己看法,並無實際作為,便遭到如此待遇,恐怕與民進黨所宣傳的「言論自由」大相徑庭[6]。
Remove ads
1980年代以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中國政府解決台灣問題的方針。2019年9月29日,李毅受訪表示,他認為現在中國大陸朝野及黨政軍上中下,是一致希望和平統一臺灣,無人希望武力統一臺灣,但他覺得如果臺當局堅決拒絕和平統一,那必然須出現武力終極統一[1]。
2020年7月,上海東亞研究所長章念馳發表「找出兩岸關係新出路」一文,指出中國大陸追求的統一,即在不讓「一個中國」解體前提下,「共同締造」一個更美好未來,維持「相對統一」,而這種統一與「絕對統一」即武力統一不同,不是征服和消滅對方。章念馳還主張創造一個兩岸都可接受的一個中國新概念。對此李毅批評章念馳和中國大陸涉台智庫圈「從不研究統一台灣」,認為章念馳沒有站在統一一邊,而是站在台獨分裂一邊。李毅還呼籲「清理台海研究隊伍」。而中國大陸涉台學者陳孔立則撰文認為李毅是在「胡說八道、走極端」[7]。
李毅於2020年10月16日在「2020年第四季度『對話深圳灣』博士交流會」上發言對比中美抗疫成果時大笑稱「這個新冠啊,是最不利於歐美,最有利於中國和朝鮮的。」「美國3億人死了20多萬,而中國14億人死了4000多人,這根本就等於沒人得病,沒人死嘛,哈哈哈!」「是中國把美國逼的活不下去了」等,其中「中國14億人死了4000人,這根本就等於沒人得病,沒人死嘛,哈哈哈。」遭到各界人士抗議與批評[8]。《新京報》記者熊志撰文對其進行批評,對此,李毅在網上公開回應《新京報》「無良媒體人斷章取義!」也特別指出他們故意不提是在做中美對比的語境[9][10][11][12]。
2014年,李毅受聘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教授級研究員。因李毅在台海問題上的一些激烈言論,引起人大重陽執行院長王文教授極度反感。2017年7月29日,人大分管領導約談王文教授,希望其不要因為李毅的言論而開除其職位,王文拒絕,當天決定開除李毅,人大於2017年8月15日單方面解僱李毅[13][14][15][16]。
2022年11月20日,署名李毅的推特由於違反了仇恨行為規則被推特鎖定,該推特帳號於是批評推特管制言論,引發論壇爭議,並聲稱將退出推特,[17][18]因連中國大陸的人也不願意幫忙說話,還有不少大陸網民夥同台灣人辱罵,已經對平台十分心冷[19]。不過網路流傳其推文原話是:「解放台灣,中共解放軍傷亡不會超過兩位數。台灣雜種根本沒有還手之力,也不敢還手,誰反抗就株連九族。戰後治理也很容易,先屠一半,剩下的就會比狗還聽話,定時餵骨頭就行了」,曝光後顯是因事證明確才封。而事後,李毅在其個人Youtube頻道上則表示其本人正在國內,無法登錄推特並發言,有關推特是有人盜用其名字或帳號,發表的不當言論與其本人無關 [20]。其後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年陷入重大挫折後,李毅在回顧時,也一改幾年內就要開戰的態度,同時認為準備嚴重不足,應該謹慎再謹慎,分析稱未來動武代價極大,解放軍恐傷亡過半[21][22]。
Remove ads
李毅曾主張「我想中國14億人應該有一些人,已經做了準備死1.4億到7000萬人的準備,或者只要稍加教育,這些年輕人都會同意,為了統一台灣,中國死上1.4億人或者7000萬人」,還稱若是中美未來互相開戰,「核戰爭中國講得很清楚,叫不惜犧牲西安以東500個城市」。[23]
著作
- --.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Social Stratification. Lanham, M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05. OCLC 62470986.
- --.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China's Cadre System.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2005. OCLC 71438053.
- --. Selected Works of Li Yi, Volume 1: 《海外建言:中国复兴大战略》,2015. Beijing: Jiuzhou Press. 2015. OCLC 910946631.
- --. Selected Works of Li Yi, Volume 2: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Social Stratification》,2015. Beijing: Jiuzhou Press. 2015. OCLC 921845534.
- --. 社会学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Guangzhou: 暨南大學出版社. 2011. OCLC 777816903.
- --. 中国社会分层的结构与演变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Social Stratification). Hefei: Anhui University Press. 2008. OCLC 314019459.
- --. 社会学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3. Xi'an: Shanxi Education Press. 1999. OCLC 64201799.
- --. 社会学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2. Xi'an: Shanxi Education Press. 1993. OCLC 30814239.
- --. 马克思社会思想史纲 (The History of Marx's Social Thought). Beijing: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Press). 1993. OCLC 30825697.
- --. 社会学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1. Xi'an: Shanxi Education Press. 1991. OCLC 44631445.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