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瑾 (萬曆進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李瑾是平涼訓導李遇春的曾孫、沔縣知縣李蘭的孫子,在萬曆十六年(1588年)中戊子科鄉試第五十五名舉人[2],二十三年(1595年)成進士,通政司觀政,二十四年二月獲授定興知縣[3],九年內視民事如家事,入祀縣內名宦祠;升任禮部精膳司主事,三十三年八月調任祠祭司主事,提督太醫院藥庫,三十五年八月考選,三十六年八月改官工科給事中,十二月上銓政七條,極力彈劾工程太監陳永壽與其兄邦彥剝削商戶,侵吞錢糧。三十八年四月充正使,冊封韓府建寧王。四十年正月升兵科右給事中,七月與檢討鄭以偉負責浙江鄉試,得人爲盛。八月升為工科左給事中,管盔甲、王恭二廠,四十二年巡青,九月再陞為吏科都給事中,有《三垣奏疏》萬言,寫下國家忠臣事績。四十五年以糾正年例請告辭官。
光宗繼位,起升李瑾爲太常寺少卿,天啓元年(1621年)陞為順天巡撫右僉都御史,上陳保衛邊疆的策略,二年七月加兵部右侍郎銜,照舊巡撫,十月回部管事,二年升兵部添設左侍郎,三年三月補本部左侍郎,管三部事,五月清理貼黃,再署部事。其時魏璫求廕,他堅持不配合,因此連上三疏告歸,五年九月被削奪官誥,但他從不介意;到魏忠賢伏誅,朝廷數次特詔起用,他也不再出仕,並上請讓靈石平陽關恢復隸屬汾州,後來居家期間遇上寇亂,他多方守禦捐輸,救活不少人民,死後追贈尚書,諭祭葬,得恩廕[1]。
Remove ads
家族
曾祖李遇春,涿州學正。祖父李蘭,沔縣知縣。父李貞,庠生、贈文林郎定興縣知縣。母單氏,贈孺人。重慶下。娶張氏,封孺人。子本質、本實、本堅、本完。
引用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