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若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若星(?—1649年),字奎壁,一紫垣燦巖[1]河南汝寧府息縣城關鎮人,明末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生平

自幼勤學,萬曆三十一年癸卯科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中甲辰科進士,授直隸武強縣知縣,調真定縣。三十八年考選,四十年授廣東道御史,四十一年山西巡按,四十三年閏八月升福建參議,後患病辭官歸。天啟元年十二月起陝西兵糧道右參議,二年五月升尚寶司少卿,本年十一月升大理寺左寺丞,三年三月升右少卿,本年五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天啟五年(1625年)三月,因得罪魏忠賢,被革職為民,六年發配廉州(今廣西合浦縣)。

崇禎元年(1628年),起用為總督河道兵部右侍郎,二年加從二品服俸,三年解任,四年丁憂。復除工部右侍郎右僉都御史崇禎十一年(1638年)以兵部右侍郎等職總督兩湖五省軍務、兼巡撫貴州

明亡後寄寓貴州黔陽永曆帝武岡(今湖南境),召李若星為吏部尚書,為劉承胤所掣制,不久即解官去,隨永曆帝逃亡靖州清軍孔有德攻破靖州,死於亂軍之中[2]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