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轂摩
臺灣藝術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李轂摩1941年出生於南投縣草屯鎮雷公山上,過著牽牛耕種的童年生活[1]:10。17歲拜余清潭為師,學習佛像畫及裝裱技術;19歲拜夏荊山為師學習工筆畫;20歲皈依佛教南亭法師、法名慧猷;25歲與葉梅英女士結婚,以裱褙及刻印維生[1]:156;同年「柳蔭漁唱」獲第五屆全國美展金尊獎章,並獲得國立歷史博物館永久收藏。[2]31歲時書法作品「寒山詩」獲得全省美展書法頭獎,李轂摩於1975年底與劉牧石、梁坤明、柯耀東、王輝煌、寧可、黃義永等十多人共同成立南投縣美術學會,擔任第一任會長並連任十二年。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2008年來台,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以李轂摩創作之「時和歲樂年豐」贈予陳雲林[2]。
風格
李轂摩作品以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為素材,多描繪臺灣鄉間生活及純樸之人性情懷[3],如畫作「好雞婆」[4],2021創作之《種瓜得瓜》、《日日是好日》;並因沉浸於佛學思想,作品兼具禪意 [5]。惟鐘義明曾於1979年評其畫作有二大缺點,一、多採「平視」的視點,即較為缺乏「仰視」及「俯視」之視角,使觀者無震撼性的感受;二、創作內容侷限於鄉土題材且技法不夠多樣。[6]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