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鳴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鳴珂(16世紀—17世紀),趨宸北直隸保定府束鹿縣[1]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李鳴珂自小聰明,讀書每天背誦數千句句子,才思警敏、文藻絢麗,十五歲應考童子試,得到時經略熊廷弼等人賞識排列第一;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中舉人[2],四十一年(1613年)會試因取士限額僅中副榜,授無極教諭,四十七年(1619年)陞國子監學錄,四十八年(1620年)再陞禮部司務天啟元年(1621年)遷任戶部員外郎,負責船運清源榷稅課,舊例稅額餘數都歸監官私有,其時部下告訴他餘下萬金,他斥責:「奉使榷舟是充裕國庫,怎可私有?」全部充作公帑,四年(1624年)晉戶部郎中,外調鞏昌知府,三個月後因父親逝世回鄉。

服闕後李鳴珂轉為萊州知府,銳意改革地方,開墾荒地七千畝,又搜括民屯六千餘兩金,節省徵取物料的四千兩,全部上繳朝廷關;他個性喜歡延攬,曾提拔一時知名人士,包括掖縣李森先、膠州張懋熺法若真等人,又修繕城垣、充實倉糧、儲備軍需,後孔有德兵變時萊州以此堅守七個月。三年後朝廷以他獲上級推薦,陞為山東鹽運使,其時當地鹽課缺額,他能調劑補足,又以軍事頻繁出俸公費千三百金資助軍糧,崇禎六年(1633年)在考績中擢為山西冀南道右參政,不久被都察院官員中傷被降級,於是辭官回鄉。在家鄉他經常勸誡子弟,任官多惠政,清源有遺愛石,在萊州府則入祀名宦祠[1][3]

Remove ads

家族

  • 高祖父:嘉靖元年舉人、南京工部員外郎李性[1]
  • 兒子:[1]
    • 長子順治四年進士、山東督糧道參議李世洽
    • 次子國學生、考授州同李世藻
    • 三子國學生李世濯
    • 四子國學生李世淑
    • 五子諸生李世澤
    • 六子諸生李世涖

引用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