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杜審言

唐朝诗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杜审言
Remove ads

杜審言(?—708年),必簡唐朝詩人、官員。杜審言是詩人杜甫的祖父。在詩歌創作上,擅長五言律詩。在初唐時期的詩歌發展史上,一般認為排在初唐四傑之後,與沈佺期宋之問齊名。[1]

快速預覽 杜審言, 國家 ...

生年

杜審言生年已無法確定。其卒年已知,但史書只記載他「年六十餘卒」,據此推算只能知道他出生在648年或之前幾年[1]。不少文學著作多根據聞一多唐詩大系》的646年為生年[1]

生平

家族出於京兆杜氏晉朝杜遜遷居襄陽[1]。其父杜依藝終於洛州鞏縣令後,其家定居鞏縣[1]。杜審言很有才華,但恃才傲世。少年時,與李嶠崔融蘇味道合稱「文章四友」。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擢進士第,為隰城。在隰城縣任上,其詩作《經行嵐州》有「往來花不發,新舊雪仍殘」之句,被楊萬里評為佳句。

永昌元年(689年)前後,或在江陰縣縣丞縣尉一類官職[1],後轉洛陽[註 1]武周聖歷元年(698年),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作詩送行者有陳子昂宋之問等四十五人[1]

杜審言在吉州任上,得罪員外司戶郭若訥司馬周季重,兩人合謀誣陷杜審言,定了死罪。杜審言十六歲的兒子杜并為父報仇[註 2],潛入刺殺周季重,杜并被侍衛當場殺死[2]。此事震驚朝野,皆稱杜并為孝子。武則天聞知此事,召杜審言入京師,又因欣賞其詩文,授著作佐郎,再遷膳部員外郎。

神龍革命後,因結交張易之兄弟,杜審言與大批文人被貶,被流放峰州[1][3]。途中與沈佺期宋之問等人互有唱酬的詩,但杜審言的詩今已不存[1]。不久,召回任國子監主簿

景龍二年(708年)五月,任修文館直學士,當年冬天病逝[1]。宋之問作祭文,武平一作表。葬於河南郡偃師縣首陽之東原[4],追贈著作郎

Remove ads

代表作

文學評價

杜審言的多為寫景、唱和及應制之作,以渾厚見長,杜甫云:「吾祖詩冠古。」工於五律,對近體詩之形成與發展,頗有貢獻。被後人評論為中國五言律詩的奠基人。他的五律《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被明朝胡應麟讚許為初唐五律第一。他的五言排律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撫河東》,長達四十韻,為初唐近體詩中第一長篇。

當時人對杜審言的詩歌評價就很高[1]。陳子昂稱之為「不得劘其壘,適足靡其旗」[5]。宋朝時不少人認為杜甫的詩作受到杜審言的不少影響[1]

軼聞

新唐書》本傳記載,杜審言對宋之問等人非常傲慢,但杜審言死後宋之問作祭文對他相當推崇,後人多認為是史書記載不實。[1]

新舊唐書還記載杜審言選官蘇味道天官侍郎之事,該事最初見於《太平廣記》所引五代時人所寫的小說《譚賓錄》。但蘇味道任天官侍郎時,杜審言只是洛陽丞,並無選官資格。[1]

著作

  •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杜審言集》10卷,已佚。
  • 直齋書錄題解》著錄《杜必簡集》一卷,有詩無文,詩共四十二首。
  • 全唐詩》卷六十二收杜審言詩

家庭

夫人

  • 薛氏
  • 范陽盧氏,隋朝吏部尚書、容城侯盧柔五代孫女,渭南尉盧元懿的孫女,廬州慎縣縣丞盧元哲之女[4]

子女

  • 長子 杜閒,朝議大夫、兗州司馬,杜甫之父
  • 次子 杜并
  • 三子 杜專,開封縣尉
  • 四子 杜登,母盧氏,武康縣尉
  • 杜氏,嫁蜀縣丞鉅鹿魏上瑜
  • 杜氏,嫁濟王府錄事河東裴榮期,封萬年縣君[6]
  • 杜氏,嫁平陽郡司倉參軍范陽盧正均
  • 杜氏,母盧氏,嫁硤石尉京兆王佑
  • 杜氏,母盧氏,嫁常熟主簿會稽賀醯

子孫

  • 杜甫,詩聖、杜拾遺,長子杜閒之子

參看

  • 杜易簡:從祖弟,唐朝詩人
  • 襄陽杜氏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