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杜恩克魯特戰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杜恩克鲁特战役
Remove ads

杜恩克魯特戰役,或馬希菲爾德戰役(德語:Schlacht bei Dürnkrut或Schlacht auf dem Marchfeld),是羅馬人的國王魯道夫一世普熱米爾王朝波西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之間爭奪奧地利施蒂利亞等地的決戰。戰役的結果是魯道夫一世獲勝,奧托卡二世戰死,從此奧地利和施蒂利亞開始歸屬哈布斯堡王朝

Thumb
拉斯洛四世和魯道夫在戰場上見面

戰役在維也納以北的迪恩克魯特耶登施派根之間展開。奧托卡二世率領的波西米亞軍隊在此遭遇了由哈布斯堡的魯道夫一世與匈牙利國王拉斯洛四世組成的聯軍的進攻。這場投入15,300名騎兵的中世紀中歐最大規模騎兵會戰,最終以匈牙利騎兵的關鍵作用贏得勝利。[1]

Remove ads

王權之爭

Thumb
奧托卡二世在1276年控制的領地

1250-1273年間,普熱米斯爾王朝的奧托卡二世通過擴張將領土延伸至亞得里亞海。然而,新當選的德意志國王魯道夫一世於1276年頒布帝國禁令,宣布奧托卡為帝國公敵,強行接管其奧地利、卡林西亞卡尼奧拉和施蒂里亞領地。被迫退守波希米亞與摩拉維亞的奧托卡,對選帝結果提出異議,並於1278年發動反攻,試圖藉助維也納等地民眾對哈布斯堡統治的不滿來重奪霸權。

戰役過程

匈牙利輕騎兵與庫曼弓騎兵協同作戰,以箭雨擾亂波軍左翼後實施衝鋒,成功擊潰該側防線。中軍爆發重裝騎士的正面碰撞,魯道夫部隊一度被壓制後退,德意志國王本人更在混戰中墜馬險遭不測。德國將領烏爾里希·馮·卡佩倫率200精銳騎兵實施背後突襲,與正面部隊形成夾擊之勢,徹底瓦解波軍陣型。奧托卡二世在亂軍中被殺,潰逃的波希米亞士兵遭到庫曼騎兵無情追殺。

後續

此役標誌著哈布斯堡王朝開始確立在中歐的統治地位,而普熱米斯爾王朝的影響力被壓縮至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地區。戰役中展現的騎兵戰術革新與多國聯軍作戰模式,為此後數百年的歐洲軍事史提供了經典範例。維也納從此成為哈布斯堡家族權力的象徵,直至二十世紀初王朝落幕。

普熱斯米爾家族雖戰敗,仍保留權力,並依賴庫特納霍拉銀礦鞏固地位。魯道夫一世隨後將波希米亞讓與奧托卡二世之子瓦茨拉夫二世,並通過聯姻加強對其控制。  [2]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