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杜格爾德·斯圖爾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杜格尔德·斯图尔特
Remove ads

杜格爾德·斯圖爾特 FRSEFRS(Dugald Stewart /ˈdjɡəld/;1753年11月22日—1828年6月11日)是一位蘇格蘭倫理學家,愛丁堡大學教授,蘇格蘭啟蒙運動重要人物,推廣了弗朗西斯·哈奇森亞當·斯密作的學說。在當代文獻中,他多稱為道格爾·斯圖爾特教授(Prof Dougal Stewart)。[1]

快速預覽 杜格爾德·斯圖爾特, 出生 ...

生平

他是愛丁堡大學數學教授馬修·斯圖爾特的兒子[2],出生於老學院父親的宿舍。母親是瑪喬麗·斯圖爾特是其父的表親。

他就讀於愛丁堡高中和愛丁堡大學,在愛丁堡大學師從亞當·福格森學習數學和倫理學。1771年,為了獲得斯內爾獎學金(Snell Exhibition,贊助格拉斯哥大學學生前往牛津大學讀書),他前往格拉斯哥大學,師從托馬斯·里德,他的理論也主要受里德影響。在格拉斯哥,斯圖爾特與阿奇博爾德·艾利森住在一起,成為好友。[2]

19歲時,其父健康狀況不佳,要求他回愛丁堡大學讀數學。1775年,杜格爾德與他的父親一起當選數學教授。三年後,因福格森前往美洲殖民地工作,推薦斯圖爾特在1778年至1779年替他講倫理課。[2]

和他的父親一樣,他也是一名蘇格蘭共濟會成員,1775年12月4日入會。[3]

1785年,斯圖爾特接替福格森擔任倫理學教授,之後任職長達25年。英格蘭、歐洲和美國的年輕人都被他吸引而來[2],培養出不少學生,瑪利亞·埃奇沃思伊莉莎白·漢密爾頓也受他影響。[4]

1788年和1789年的夏,斯圖爾特在法國度過,在那裡遇到了讓-巴蒂斯特-安托萬·蘇阿德等,並開始同情革命運動。[2]

1800年至1801年,斯圖爾特為本科生講授政治經濟學課程。斯圖爾特認同亞當·斯密,也是斯密的第一位傳記作者。[5]

Remove ads

家庭

Thumb
第二位妻子海倫

1783年,斯圖爾特與遠房表親海倫·班納蒂恩(Helen Bannatyne)結婚[6],妻子於1787年去世,兩人育有獨生子馬修。1790年,他與海倫·達西·克蘭斯頓(Helen D'Arcy Cranstoun)結婚。他的第二任妻子出身名門,多才多藝,他也樂於接受妻子對自己作品的批評。兩人育有一子一女[2]

頭銜

1791年,他當選為美國哲學學會會員[7],1814年6月當選皇家學會院士[8],1817年當選美國文理科學院外籍榮譽院士[9]

晚年

Thumb
杜格爾德·斯圖爾特紀念亭
Thumb
杜格爾德·斯圖爾特墓

1806年,斯圖爾特獲得《愛丁堡公報》名義撰稿人職位,這代替他的養老金每年付給他300英鎊。他和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兒子在1809年去世,他精神大受打擊,因此推薦托馬斯·布朗接替了他的位置。1809年起,斯圖爾特主要住在博內斯漢密爾頓公爵的金尼爾莊園(Kinneil House)。[2]

1828年6月11日,他在愛丁堡去世[2],葬在靠近他愛丁堡住所的修士門教堂墓地。

1831年,愛丁堡在卡爾頓山為他豎立了一座紀念亭,由威廉·亨利·普萊費爾設計,它在城市天際線上占據制高點,成為了地標。[10]

影響

「蘇格蘭哲學」在他的推動下於19世紀初成為歐洲前沿學科[11],學生包括亨利·坦普爾沃爾特·司各特弗朗西斯·傑弗里亨利·托馬斯·科伯恩弗朗西斯·霍納西德尼·史密斯約翰·威廉·沃德布魯厄姆勳爵、托馬斯·布朗、亨利·布魯厄姆詹姆斯·穆勒詹姆斯·麥金托什阿奇博爾德·艾利森[2]

斯圖爾特秉承里德的學說,相信蘇格蘭常識現實主義[12], 因此受到詹姆斯·穆勒和約翰·斯圖爾特·密爾批評。他融合了溫和經驗主義和法國思想家拉羅米吉埃卡巴尼斯安托萬·德斯蒂·德·特拉西的學說,反對本體論孔狄亞克的感覺論[13]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