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杭州市新聞記者公會
浙江省民国时期记者团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杭州市新聞記者公會是浙江省民國時期存在過的一個記者團體。1927年,由《杭州民國日報》等在杭州報刊記者成立杭州新聞記者聯合會。1931年,更名為浙江省記者聯合會。1934年改組為杭州市新聞記者公會。公所起初設置在《杭州民國日報》所在幽冀會館內,後遷移至《東南日報》社大樓旁竹竿巷會所內。
組織沿革
1926年秋季,《杭州民國日報》記者陸舒農、《浙江民報》記者殷再為等發起成立記者組織,徵求會員。[1]1927年8月18日,經《杭州民國日報》記者陸舒農,浙江國民通訊社記者湯德民、章正范,《杭州國民新聞》記者項士元,《浙江民報》記者殷再為,《浙江商報》記者沈雨蒼,《杭州市報》記者羅越凡等參與,[2]各媒體記者響應,在杭州平海路原省教育會舉行大會,[1]宣告成立杭州新聞記者聯合會,該組織之綱領有反共色彩,稱組織要「明白指出共產黨的陰謀」。[2]
1931年2月15日,杭州新聞記者聯合會擴大其範圍和影響力,更名為浙江省記者聯合會。[3]1934年,浙江省記者聯合會杭州部分改組成立杭州市新聞記者公會,[2][4]是中華民國第一個合法成立的記者集團,每周有集會,半月必聚餐。[4]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杭州淪陷,新聞記者公會的活動也隨之停止。[3]杭州淪陷期間,汪精衛政權成立同名組織。[5]
1946年,公會復會。由《東南日報》副社長劉湘女任理事長,中央通訊社杭州分社社長張明烈、《東南日報》編輯胡鎧,《浙江商報》總編輯鍾韻玉、《大同日報》編輯宋子亢等為常務理事。[2]在此期間,杭州市新聞記者公會組織缺乏凝聚力,第一屆理事會前會員數為204人,其中半數都未領取會員證。[2]1947年4月,舉行改選,劉湘女落選公會理事長,並落選理事,仍然獲選監事。[2]1948年,監理事改選,張明烈為理事長,常務理事仍為胡鎧等。[1]劉湘女隨即辭職,引發7名理事辭職,剩餘理事不足半數,導致本屆監理事成員難產。[2]1949年4月下旬,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胡健中和劉湘女出走台灣,中國共產黨不久便攻占杭州。[6]
Remove ads
對外活動
1927年冬,杭州新聞記者聯合會設新聞通訊社,1929年8月停辦。[1]
1928年9月,因應五·三濟南慘案,杭州新聞記者聯合會參與杭州各界民眾廢約委員會,通知各報出版廢約特刊,[1]並要求各報刊不得刊載日貨廣告,詳盡報道濟南慘案之新聞,推動民眾之抗日活動。[7]
1929年8-10月間,值杭州舉辦西湖博覽會之機,[7]杭州新聞記者聯合會組織民眾閱報運動,[1]通過演講、遊行、文藝表演等形式,向民眾宣揚閱讀報刊之好處。[2]隨即將每年9月26日設為閱報活動日。[7]
1931年1月,杭州新聞記者聯合會籌備組織新聞學研究會,以加強新聞理論研究。10月,組建浙江新聞史編撰籌備委員會,由項士元起草編撰大綱。[7]
1932年1月,為促進新聞研究,杭州市新聞記者公會創辦了公會月刊。[7]
1934年8月22日,[8]杭州市新聞記者公會因此提議設立9月1日為記者節,得到全國新聞界及南京國民政府的支持。同年9月1日,包括杭州、北平、南京、長沙等多城市的新聞界舉行慶祝活動。[4][9]前一年,因《江聲日報》經理兼主筆劉煜生被江蘇省政府殺害一事,引發抗議浪潮;9月1日,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發出《切實保障新聞從業人員》之通令,是故以9月1日紀念。[4][9]
1935年,通電反對國民黨的報紙新聞檢查措施。撤消檢查後,於9月1日記者節舉行全國報紙展覽會。[1]展覽會在杭州基督教青年會三樓舉辦,展出全國報刊一千四百五十五種,參現者達三萬餘人次。展畢,復旦大學新聞系借走部分展品,用以在同年10月復旦大學紀念該校建校30周年而舉辦之世界報紙展覽會之展出。[2][8]
1936年冬,記者公會會所落成。當時全國各地記者公會自建會所者,僅此一家。[1]
1946年8月,通過決議譴責中國共產黨發動內亂。[2]
Remove ads
公會會所
1927年成立之初,會址設在興武路幽冀會館內四照摟。會址後來又經歷多次遷移,先是青年路,後復遷柳翠井巷。[2]
1936年,浙江省記者聯合會籌集了5000餘元,委託時任《東南日報》社長兼記者公會理事長的胡健中負責興辦記者公會的會所。胡健中在市府分配給《東南日報》社的四畝一分土地中,分出了三分九厘三用於建設記者公會的會所。該會所的建設由承包《東南日報》報社大樓的楊洪記營造廠負責。冬,這座兩層高的會所建成,內部設有能容納二三百人的會議場所以及十餘個辦公和住宿用房。[3]該建築與東南日報社大樓毗鄰,大門朝向竹竿巷。[2]
抗日戰爭期間,公會建築被日軍用作監獄。[1]1945年,《東南日報》復刊時,接收公會建築。[1]1946年,公會修繕該建築。[1]
出版刊物
1930年,組織編纂《浙江新聞史》,由之江日報社印刷出版。[1][10][11]
抗日戰爭後,出版有《杭市記者》雙月刊,共11期。[2]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