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九堡文體中心南樓,其以文體中心建設過程中發掘出的一段明清海塘遺址為核心,展示杭州錢塘江海塘的歷史變遷、文化內涵和價值,是中國國內唯一的海塘遺址博物館,也是杭州市原江干區第一家國有博物館。
背景
海塘為人工修築而成的擋潮堤壩,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二省,為中國東南沿海的重要屏障。現存的錢塘江海塘主要分為北岸海塘和南岸海塘兩部分,其中北岸海塘大致從西湖區轉塘街道獅子口經梵村、閘口、南星橋、四季青碑亭沿秋濤路、杭海路直到九堡、喬司,與海寧段海塘像銜接,可能一直延伸至上海。由於錢塘江江道變遷和人為治江圍墾等因素,這些海塘已經所存無多。杭州市北岸曾在上城區石塘路和秋濤路等地發掘出古海塘遺址。[1]由於杭州段古海塘位於杭州主城區地面以下,分布範圍較廣、路線較長,和城鄉發展關係密切,且埋藏不深,因此在城市建設中經常發現有古海塘遺址。但對於海塘的文物保護機制存在缺陷,海塘保護得不到有效監管,海塘雖被列入保護範圍,但大多數「自生自滅」,周邊的生產生活對海塘的保護構成較大威脅。浙江省錢塘江管理局建議通過規劃控制管理海塘相關建築,對保存相對完整塘段立碑保護,同時聯合嘉興等地市申報錢塘江海塘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杭州市園林文物局建議提高海塘的文物保護等級,儘量保持古海塘文物完整性。[2]
Remove ads
歷史
2012年,江干區人民政府計劃在九沙大道和九睦路路口修築九堡文體中心[註 1]。2013年5月,相關部門考慮到中心在杭海路附近地下可能存在古海塘遺址,因此在文體中心正式開工前請來文物部門先期發掘[5]。初步勘察發掘深度達4米左右,地下即存在古海塘遺址:遺址建築主體上窄下寬呈梯形,已經揭露部分共有十層,每層類似階梯,由幾乎一樣大小的長條形石塊堆砌而成;每一十塊長約1.5米,寬約0.4米,厚約0.3米;最上層石塊間存在凹槽拼合而成孔隙;石塊間縫隙存在些許白色物體;自正面看,海塘每層石塊橫向和縱向交替排列,第一層石塊為橫向排列;海塘塘體前方存在不少深埋木樁,僅有部分露出地面。根據杭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郎旭峰介紹,已發掘古海塘在為「魚鱗石塘」工藝建造而成,這一工藝發明於明代嘉靖年間,海塘建造年代約為明清時期;秋濤路已經發掘的類似遺址至10米以上仍未見底,因此無法推定古海塘的具體深度;海塘石塊間的孔隙為古人用來澆灌鐵水鞏固石塊間結合部分;石塊縫隙間的白色物體為古人填充的糯米汁和石灰等物質,作用類似於現在的膠水,使得石塊間粘合緊密,防水防滲透;所用石塊均為砂岩,剛剛開採時硬度不高,可能在此時就已經切割為統一尺寸,後續經過一段時間石塊可以風化變硬;推測海塘前木樁起到加固海塘、緩衝海潮衝擊和防止漁船撞擊的作用。經過考古挖掘,江干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決定對本段古海塘遺址進行保護,並結合文體中心建設,對古海塘進行保護性展示。[1]
2014年4月11日,江干區九堡鎮宣布將在下半年開工九堡中心單元文體中心,中心包含文化中心和體育中心,文化中心將特別闢出一塊展廳真實展示古海塘遺址[6]。9月18日,杭州市園林文物局宣布中心預計將在2016年底開放[2]。2015年4月9日,作為博物館場地的中心據信將在本年度8月開工建設,預計2017年6月交付使用[7]。至同年8月,場館地下2層已經完工[8]。10月17日,杭州市政府則通過社交媒體宣布文體中心將在年內完成建築主體[9]。2017年2月,江干區兩會公布場館將在年內完工[10]。9月,進行外立面幕牆安裝和室內裝修[11]。又到了2018年3月,中心最終完工進入了驗收階段,預計年底開放,但錢塘江海塘博物館仍在項目設計階段,還需要批覆才能開工[12]。3月,江干區委視察了海塘博物館建設進度[13]。
2014年9月18日,杭州市園林文物局決定在2013年九堡發現的明清海塘遺址上籌建錢塘江海塘遺址博物館,計劃於2016年年底開館[2]。2016年5月開始,江干區文物保護中心開始向社會徵集博物館文物,文物應或與海塘有關,或與圍墾時期有關,或與江干城市變遷相關,或與海塘沿岸百姓生活生產相關,或與錢江新城區塊新舊對比相關,或與涌潮、觀潮、弄潮、祭潮等場景相關照片、報紙、書籍、書畫、修築工具等實物資料以及音像資料[14][15]。2016年11月,江干區召開了海塘遺址博物館策劃文案(修改稿)專家論證會,討論海塘博物館展陳大綱[16]。2017年5月,江干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為博物館立項,總投入5000萬人民幣。2019年5月,博物館正式進場施工,至年底現展陳設計裝修接近完工[17]。
Remove ads
2019年6月28日,博物館與錢江晚報聯合向全國發起館標徵集活動,徵集時間為6月28日至7月26日:初選由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初評委員會進行評審,選出28件設計作品進入網絡投票階段供公眾投票,最後由專家評審委員會意見結合網絡投票投票確定方案的排名和評獎[18]。9月1日,主辦方從近500幅投稿作品中選出作品進入網絡投票環節,至8日結束投票,後續投票結果與專家意見按3:7加權賦值進行評比[19]。10月25日,錢江晚報官方發布博物館館標。最終獲得一等獎的作品來自於浙江省錢塘江管理局員工肖乃堯和葉建軍,二人一共提交了5份稿件,前後花費半個月,其中有2幅入圍網絡投票環節,並且最終1幅獲得了一等獎。最終館標呈現方形,如同一枚印章,底色為黃褐色,下半部分為波浪曲線,正中的白色T字形將圖案切割為兩半——切割的兩半即代表修築海塘的條石,中間的鉚釘符號糅合了海塘拼音首字T和杭州拼音首字H,整個圖案底部海浪拍打下塘石在鉚釘的作用下緊密結合,象徵了團結協作、抗擊風浪的文化意涵。[20]
Remove ads
2020年1月7日海塘博物館最終建成開館。[21][22]開館當天,江干區首支博物館志願服務隊——文物守望者隊正式授旗。同時江干區發布「悠遊江干」旅遊線路,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亦被列入其中旅遊點。博物館內舉辦了雷射雕刻、活字印刷等各類體驗活動,四樓非遺館陸續入駐了杭羅織造技藝、江干剪紙、傳統戲劇服裝製作技藝等非遺項目。[23]
展廳設施
海塘遺址博物館位於上城區九睦路109號九堡文體中心南樓,總面積6200平方米,綜合收藏、研究、體驗、教育等用途,包括遺址展示廳、海塘文化廳、臨展廳和江干區非遺廳(館),現任館長為杭州原江干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姚倩[24]。博物館第一層為遺址展示廳和臨展廳:遺址展示廳為博物館的核心,展示的明清海塘遺址總共17層,目前展示14層,同時配備有LED顯示屏播放海塘相關影像;臨展廳則根據不同的活動安排,展示不同的文物古蹟。第二層為海塘文化廳,主要展示海塘相關實物、模型、動畫,以「滄海桑田隔一堤」為主題,設「潮漲潮落」「塘築千年」「濤聲依舊」三個單元[25],介紹海塘建設的歷史演變和技術革新。第四層為江干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廳(館),展示杭羅織造技藝、江干剪紙、傳統戲劇服裝製作技藝等杭州本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參觀者可以在這裡親身體驗傳統工藝。[21]
展館照片
-
海塘遺址廳入口
-
明清海塘實物展示
-
海塘文化廳魚鱗石塘模型
-
海塘文化廳修築海塘的步驟示意圖
-
海塘文化廳北宋張夏指揮修築石塘場景
-
海塘文化廳錢塘江「弄潮」習俗演示模型
-
臨時展廳豐子愷主題展覽
Remove ads
開放時間及交通
- 周二至周日每天9:00-16:30(16:00停止入場,周一閉館)[21]
- 交通指南:地鐵1號線九堡站A出口;公交69、1701路九堡街道站,111、393路九沙大道杭海路口站。[30]
- 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中國大陸疫情和相關封鎖措施影響,浙江省於2020年1月23日啟動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31],博物館在1月24日至27日閉館,1月28日至1月30日正常開放,原定於1月28日至2月28日舉行的春節特別活動取消[32]。3月24日起,博物館恢復有序開放,實行限時限流預約服務,館內各類文化活動和志願活動暫不舉行,恢復時間另行通知。控制在館人數,日參觀量控制在200人,同時在館人數不超過50人,達到同時在館人數上限後採取「一進一出」限流,且暫不接待團隊預約。江干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展區日參觀量控制在100人,同時在館不超過20人,採取同上述措施限流。[33]
參考來源
相關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