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東臺灣南島語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東台灣南島語族(East Formosan languages)指主要分佈在東台灣的不同台灣南島語言,包括巴賽語、噶瑪蘭語、阿美語、撒奇萊雅語,以及復育中的西拉雅語、大武壟語及馬卡道語。東台灣南島語族的說法有白樂思及李壬癸院士雙雙提出。李壬癸院士認為西拉雅語使用區域的台灣西南部平原最有可能是東台灣南島語族的起源地,從台灣西南部平原擴散到東台灣海岸接著慢慢遷移到今天的大台北地區(Li 2004)。
分群依據
白樂思(Blust 1999)首次提出「東台灣南島語族」(East Formosan)此一分群,主要音變證據有三[1]:
- *C 及 *t 合併為 /t/
- *j、*n 合併為 /n/
- *q 轉為 ʔ [2]
李壬癸院士(Li 2004)進一步提出下列的音變規則作為巴賽語及噶瑪蘭語相關連的證據。[3]
- *C 及 *t 合併為 /t/
- *D 及 *Z 合併,在巴賽語為 /r/ 或 /l/,在噶瑪蘭語為 /z/
- *q、*H、*ʔħ 合併為 ø
- *j、*n、*N 合併為 /n/
- *k 在*a之前轉為 /k/、/q/ (在巴賽語中進一步轉為/h/)
李壬癸院士(Li 2004)的研究原始南島語 *k 分裂為 k 及 q (在 *a 之前)同樣發生在巴賽語及噶瑪蘭語上。就如噶瑪蘭語及巴賽語、西拉雅語也將受事焦點及處所焦點併和為一,而阿美語卻將這兩個焦點各自獨立。李壬癸院士也提出一些東台灣南島語族共同的語彙。
Remove ads
巴賽族、噶瑪蘭族,以及阿美族同樣的分享傳統的族群起源地,都是從「沙那賽」(Sinasay/Sanasay)遷移出來的,沙那賽可能是今天的綠島、或是菲律賓,或者其他地方。[4]
語言
東台灣南島語族分有8個語種,巴賽語、噶瑪蘭語、猴猴語、撒奇萊雅語、阿美語、西拉雅語、大滿語,以及馬卡道語等語種。[3]此語族可再細分為「北部語群」、「中部語群」,以及「西南部語群」。
北部語群
北部語群有巴賽語、噶瑪蘭語以及猴猴語等3個語種。其中猴猴語的語料十分缺乏,其語言歸屬尚有爭議,[5]
李壬癸院士將「巴賽語群」(Basaic group)大致分為四支:巴賽、雷朗、南坎及埔頂。巴賽語除本身為一語種外,另有「哆囉美遠」及「里腦」兩支系。遷移地區及分化時間大致如下:[6]
Remove ads
中部語群
傳統上,撒奇萊雅語曾被歸為「奇萊阿美語」,並在SIL國際分類中,與那荳蘭(北部)阿美語共用同一語言代碼[7],但在經過撒奇萊雅語正名運動後,[8],撒奇萊雅語與阿美語互相獨立,而排除於阿美語的方言體系之外。
2017年1月2日撒奇萊雅語成為維基孵育場中的活躍語言。2019年11月22日撒奇萊雅語維基百科正式成立[9]。
西拉雅語群
李壬癸院士(Li 2009)研究認為西拉雅語系分為3類:西拉雅語、大滿語、馬卡道語。[10] 西拉雅語群分類情況如下:
- 西拉雅語 — 使用在台南靠海一帶的平原。
- 大滿語 — 大部分使用在台南平原的內陸至較北部一帶(正好接近卡那卡那富語與拉阿魯哇語的西邊)。
- 馬卡道語 — 使用在高雄縣及屏東縣至較南部一帶(正好接近在排灣語的西邊)。
然而,李壬癸院士(Li 2009)研究發現有兩個衝突的分支樹。
1. 分支樹基於音系創新的數目
2. 分支樹基於相關音變的年代
- 西拉雅語群(Sirayaic)
- 西拉雅語(Siraya)
- 大滿–馬卡道語群(Taivuan–Makatau)
- 大滿語(Taivuan)
- 馬卡道語(Makatau)
李壬癸院士(Li 2009)認為第2個分支樹(此分支樹包含"大滿-馬卡道語群")為比較可能的分支。
Remove ads
腳註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