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東方之星 (重慶)
一艘中国籍的载客轮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東方之星,是一艘中國載客輪船,由國營企業重慶東方輪船公司所有,1994年後投入重慶至南京間航線的載客運輸。2015年6月1日,這艘船在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長江水域發生事故而傾覆[9][10][11]。
Remove ads
船隻
東方之星於1994年建造,屬於長江普通旅遊客船,「東方之星」輪為尖艏雙艉雙底鋼質船舶。經核查,船舶總長76.50米,兩柱間長66.00米,型寬11.00米,最大船寬12.40米,型深3.10米,最大船高18.60米,滿載排水量890.602噸,滿載吃水2.16米,總噸位2200,主機額定功率441.00千瓦×2,乘客定額534人,船員定額50人。[3]。輪船共有534個艙位,其中一等艙44個、二等艙184個、三等艙306個[3]。此船配有GPS導航系統、衛星電視、電話、卡拉OK廳等設備設施[3]。該船為重慶市「市級文明船」,還曾被中國交通部評為「部級文明船」[3][12]。「東方之星」輪法定證書齊全有效。
該輪具有《船舶國籍證書》《船舶最低安全配員證書》《內河船舶適航證書》《川江及三峽庫區船舶航行證書》《內河船舶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證書》《內河船舶防止油污證書》《內河船舶噸位證書》《內河船舶載重線證書》《內河船舶乘客定額證書》《符合證明(副本)》《安全管理證書》。重慶市船舶檢驗局萬州船檢局為「東方之星」輪核發的《內河船舶適航證書》核定航區為B級航區(自涪陵李渡長江大橋至江陰長江大橋)、J2航段(急流航段)。「東方之星」輪《船舶最低安全配員證書》要求,該輪應配備:船長1人,大副2人,二副1人,水手6人,輪機長1人,大管輪1人,機工1人,客運部最低配員11人。合計24人。該輪本航次實際配備船員46人,其中:船長1人,大副3人,水手7人,輪機長1人,大管輪1人,二管輪1人,三管輪1人,機工3人,電工1人,客運部27人。
Remove ads
調查
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了國務院「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事件調查組,由安全監管總局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監察部、交通運輸部、中國氣象局、全國總工會、湖北省和重慶市等有關方面組成,並聘請國內氣象、航運安全、船舶設計、水上交通管理和信息化、法律等方面院士、專家參加。調查期間,先後調閱了船舶、企業和有關單位的大量原始資料,收集匯總各類證據資料1607份、711萬字;對生還旅客、船長、船員及同水域相鄰船舶有關人員和目擊者進行逐一調查取證,形成50餘萬字的詢問筆錄;組織專家對船舶進行了細緻全面勘查,並委託專門機構對物證進行解讀鑑定;調取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全球定位系統(GPS)數據製作船舶軌跡圖,先後多次進行了風洞風載模型試驗、水池倒航操縱模型試驗、航海模擬器仿真模擬試驗,還原了事發時氣象、船舶行駛和船員操作過程;委託第三方機構對船舶建造和歷次改建以及事發前實載狀態的穩性進行了認真復校核算;對事發風災區附近360平方千米範圍內的14個重點區域進行了多輪實地勘查和空中航拍,調取氣象衛星、天氣雷達、地面氣象站等觀測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先後7次組織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和中國氣象局等上百名國內外專家一起進行專題研究,在綜合分析氣象衛星、新一代都卜勒雷達和地面氣象自動站分鐘級觀測數據,以及現場調查情況、目擊者筆錄等多種資料的基礎上,科學判定了事發時的天氣狀況。事件調查組先後召開各類會議200餘次。2015年12月30日發布了《「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事件調查報告》[13]。
物證及相關分析認為:約21:31,為船舶向右橫傾時間;約21:32,為船舶翻沉時間。
經調查認定,「東方之星」輪翻沉事件是一起由突發罕見的強對流天氣(颮線伴有下擊暴流)帶來的強風暴雨襲擊導致的特別重大災難性事件。在強風暴雨作用下,船舶持續後退,船舶處於失控狀態,船艏向右下風偏轉,風舷角和風壓傾側力矩逐步增大(船舶最大風壓傾側力矩達到船舶極限抗風能力的2倍以上),船舶傾斜進水並在一分多鐘內傾覆。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