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林奈隕石坑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林奈隕石坑(Linné)是位於月球正面澄海西部一座相當年輕的小撞擊坑,約形成於哥白尼紀[1],其名稱取自瑞典著名科學家及醫生,瑞典科學院創始人之一,卡爾·馮·林奈(1707年-1778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批准接受。
描述
該月坑西鄰山度士-杜蒙隕石坑、東南偏東靠近班廷隕石坑、霍恩斯比隕石坑位於它的南面、西南是喬伊隕石坑; 林奈隕石坑的西北坐落著高加索山脈,它的後面是雨海;而西南方則綿延著巍峨的亞平寧山脈[2]。 月坑中心月面坐標為27.75°N 11.8°E,直徑2.23公里[3],深度600米[4]。
該月坑的地質齡估計只有幾千萬年,坑壁邊緣界限清晰,內壁坡平滑。據信早期曾為碗狀形,後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的數據顯示,坑內造型呈現被截斷的扁平倒錐形[5],底部填滿來自靜海的熔岩,形成一層厚厚的玄武岩地表[6]。沿隕坑四周覆蓋著一層最初撞擊時濺發的噴出物,這層噴發物具有較高的反照率,使它顯得十分明亮。
林奈隕石坑是月食期間曾記錄到溫度產生異常的撞擊坑之一,其原因是這些隕石坑年齡較短,表面尚沒有時間形成覆蓋岩石以提供隔熱效果的表岩屑層。
1866年經驗豐富的月球觀測者和製圖師約翰·弗里德里希·朱利葉斯·施密特提出了一個驚人的斷言:林奈隕石坑的外觀已發生改變,它從一座正常且有點深的隕石坑變成了一塊單純的白斑。這一爭議持續了幾十年。然而,該隕坑的尺寸限定了地球上望遠鏡的辨識度。 在條件較差的情況下,該隕坑可能會從視線中消失(另見月球瞬變現象)。
Remove ads
衛星隕石坑
按照慣例,最靠近林奈隕石坑的衛星坑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中心點的旁邊。

以下列撞擊坑已被國際天文聯合會重新更名:
- 林奈 E — 查處 "班廷隕坑"(Banting)。
圖集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