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霸加那大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柏礁
Remove ads

霸加那大礁星馬柏拉胡礁,中國大陸、香港作柏礁,英語:Barque Canada Reef直譯:巴克加拿大礁」,越南語Đảo Thuyền Chài島船𩵝直譯:「漁船島」,馬來語Terumbu Perahu菲律賓語Bahura ng Mascardo),是一座位於南中國海南沙群島的環礁,位於尹慶群礁東南約50海里(93公里)。

快速預覽 主權存議島嶼其他名稱:霸加那大礁(中華民國)柏礁(中華人民共和國)Barque Canada Reef(英語)Đảo Thuyền Chài(越南)Terumbu Perahu(馬來西亞) Bahura ng Mascardo(菲律賓), 地理 ...

霸加那大礁呈狹長形,沿東北—西南方向延伸,低潮時出露,礁門位於東南側,礁湖水淺,適合捕撈作業。霸加那大礁北端有鳥魚錠石,南端有單柱石[1]。目前霸加那大礁由越南實際控制,並已在該礁填海造島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馬來西亞菲律賓亦宣稱對其擁有主權。

Remove ads

名稱

霸加那大礁的英語名稱為「Barque Canada Reef」,源自1864年12月24日,英國巴克船「加拿大號」(Canada)在此暗礁遭遇船難,為了紀念此事而命名為「巴克船加拿大號礁[2]

1935年,中華民國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審定公布《中國南海各島嶼華英名對照表》,其中「Barque Canada」被翻譯為「霸加那大礁[3]。1939年,日本佔領南沙群島,把此礁命名爲「生月礁」,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為止[4]。1947年10月,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布《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此礁不在表內[5]

1983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地名委員會公布《我國南海諸島部分標準地名》,此礁定名為「柏礁」,旁註當地漁民習用名稱「海口線」[6][7]

越南稱為「漁船島[8][9]越南語Đảo Thuyền Chài島船𩵝)。馬來西亞稱為「柏拉胡礁」(馬來語Terumbu Perahu),意為「船礁」。菲律賓稱為「馬示加多礁」(他加祿語Bahura ng Mascardo)。

Remove ads

歷史

1864年12月24日凌晨12點30分,英國巴克船「加拿大號」(Canada)在此觸礁。當時這處暗礁尚未標註在1863年的航海圖上,船長奧爾(P. Orr)推算觸礁位置大約在北緯8度20分,東經113度29分,之後此礁便得名「巴克船加拿大號礁」(Barque Canada Reef)。棄船後,船長沿著暗礁的迎風側前行,繞過南端時發現了單柱石(Lizzie Webber Shoal)[2]

越南曾在1978年短暫占領霸加那大礁,但因為環境惡劣,同年5月便撤離。1987年3月,為防止馬來西亞占據,越南軍隊重新進駐,並在霸加那大礁上設立了其在南沙群島上的第十座永久性前哨基地[10]

2022年起,越南在霸加那大礁快速進行大規模填海造島工程,單單1年新增面積就遠超過去10年總和,填海規模僅次於中國[11]。截止2025年已修建一條8,000英尺(2,400公尺)長的飛行跑道[12],並建有港口和疏浚航道,足以停泊軍艦等大型船隻[13]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