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柔膜菌綱
支原体门(柔壁菌门)的一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柔膜菌綱或稱柔膜體綱(學名:Mollicutes),簡稱柔膜菌,是細菌的一個綱,[1]其特徵是沒有細胞壁,細胞內沒有肽聚糖。「Mollicutes(柔膜菌)」一詞源於拉丁語mollis(意思為「柔軟的」、「柔韌」或「易彎曲的」)和cutis(意為「皮膚」)。柔膜菌個體非常小,通常只有0.2—0.3μm(200—300nm),基因組大小也非常小。柔膜菌形態各異,但大多數含有固醇,使細胞膜更加堅硬。許多柔膜菌能夠通過滑行移動,但螺原體屬的成員呈螺旋狀,通過扭曲移動。柔膜菌中最著名的屬是支原體屬,但在2018年已被分為幾個屬。菌落呈現典型的「煎蛋」狀外觀。
柔膜菌可以是寄生的,也可以是腐生的。它們可以寄生於各種動植物,生活在宿主細胞上或細胞內。許多柔體蟲會附著在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的細胞上,從而導致人類患病,尤其是支原體屬和脲原體屬。植原體屬和螺原體屬是與昆蟲媒介相關的植物病原體。
由於缺乏肽聚糖,它們天然地對抗生素具有耐藥性,例如針對細胞壁合成的β-內醯胺類抗生素。有幾種支原體對人類具有致病性,包括肺炎支原體(它是非典型肺炎和其他呼吸系統疾病的重要病因)和生殖道支原體(與盆腔炎有關)。柔膜菌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生物之一,[2]可以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生存,並具有各種形狀。例如生殖道支原體呈燒瓶狀(約300 x 600納米),而肺炎支原體則更長(約100 x 1000納米),許多柔膜菌種類呈球狀。數百種柔膜菌種類(主要是以前歸類於支原體屬的種類)可感染動物。[3]
以前,俗稱「mycoplasma(支原體)」(複數:「mycoplasmas」)通常指柔膜菌綱的任何成員,而現在在科學分類中,它專指支原體屬(Mycoplasma)的一個成員。2018年的支原體屬分類重組將許多物種從該屬中移除,使得這一舊解釋再次變得有用。涵蓋2018年之前所有支原體屬成員的最小分類節點是柔膜菌綱。[4]
Remove ads
分類的歷史

柔膜菌系統發育分析的結果一直存在爭議。一些分類學家將它們歸入芽孢桿菌門,另一些人則將其歸入支原體門。烏斯等人認為,柔膜菌可能源自不同的細菌分支。他們得出結論,柔膜菌並非一個系統發育上連貫的群體,因此不構成一個獨立的高級分類單元。相反,它們聚集在芽孢桿菌門的革蘭氏陽性細菌中。[6]分子系統發育分析的結果部分取決於所選擇的分子標記,如rRNA、延伸因子或其他蛋白質。[7]基於磷酸甘油酸激酶 (Pgk) 胺基酸序列的系統發育樹表明,芽孢桿菌門中的柔膜菌綱具有單系起源。[8]
目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