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柯賢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柯賢溪(1908年6月25日—2002年10月31日; 台羅: Kua Hiân-khe; 藝名: Siáu lô-khe),藝名[1]羅溪,中國高甲戲表演藝術家,工丑角。柯賢溪與陳宗熟林賜福許仰川三人並稱「閩南四大名丑」[2]

快速預覽 柯賢溪, 性別 ...

生平

光緒34年農曆五月廿七日,柯賢溪出生於現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英林鎮滬厝垵村[3]。柯賢溪9歲時,父親去世。11歲時開始學戲並在兩年後出科。柯賢溪學戲後先後加入「福泉新」班、「象山」班、「新溪樂」班、「福祥」班、「舊溪東」班、「後田」班、「溪後」班、「福慶成」班等戲班。

1935年10月,柯賢溪赴馬尼拉演出並於第二年轉到怡朗演出。1937年,柯賢溪回國並在「福慶成」班演出。1944年,柯賢溪受赴惠安塔堀(張坂鎮)演對台戲。1946年,柯賢溪參加泉州大光明戲院主辦的高甲戲表演賽,獲得金牌1塊、錦旗1面並被譽為「丑大王」。內戰後散班,柯賢溪回到家鄉賣蠔。

1952年,柯賢溪組織了「晉江民間高甲戲劇團」並擔任團長,這是晉江縣第一個自負盈虧的高甲戲劇團。1960年底,柯賢溪參加廈門「高甲戲丑角會演」並被推為「丑王」。文革後,柯賢溪遭到批鬥並被稱為「晉江地區文藝黑線的總頭目」。1967年,柯賢溪被驅逐出團,開除黨籍並停發工資。之後,柯賢溪靠路邊擺攤度日。

1982年,柯賢溪在福建藝術學校泉州分校高甲班擔任教師。

2002年10月31日,柯賢溪去世。

Remove ads

柯派藝術

柯賢溪在男丑表演基礎上開創了高甲戲的女丑表演藝術,其主要作品有《金魁星》、《唐二別》、《管甫送》、《妗婆打》等。他所開創的藝術流派被稱為「柯賢溪表演藝術」,俗稱「肖羅溪表演藝術」[4]。柯賢溪根據不同年齡婦女有著不同的表演程式,專門編有「女丑十八法」。

柯派的第一代傳承人共有5人[5]賴宗卯(大弟子)、曾文杰晉江市高甲戲劇團團長)、施麗華(1962年-,僅有的女弟子)、王金鼎(1963年-)、施存義(1963年-,移民美國)。

第二代傳承人有盧文雄和莊偉國[6]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