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赤胸鵐

鹀科鹀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赤胸鹀
Remove ads

赤胸鵐學名Emberiza fucata)為鵐科鵐屬鳥類,俗名高粱頦兒、赤臉雀、栗耳鵐、灰頂鵐(該俗名亦是灰頸鵐的俗名之一[3])。

快速預覽 赤胸鵐, 保護狀況 ...

屬名Emberiza來自古高地德語Embritz,意為鵐。種名fucata則源自拉丁語,意為「被塗色的」,來自fucare,意思是「塗紅色」。[4]

Remove ads

外形描述

赤胸鵐體長15至16厘米,主要羽毛為棕色,帶有深色條紋。雄鳥頭頂和頸背為灰色,帶有深色條紋,耳覆羽為栗色,胸部有黑色和栗色的橫帶。肩膀和尾上覆羽呈赤褐色。雌鳥與雄鳥相似,但顏色較黯淡,頭部和胸部的花紋不如雄鳥明顯。第一年的幼鳥羽色較為簡單,但耳覆羽呈溫暖的棕色,且有明顯的眼圈。

其叫聲與田鵐類似,但較為輕柔。歌聲是快速的啁啾音,先以斷音開始,隨後加快,並以兩到三個明顯的音符結束。叫聲則是一種爆發性的pzick

分佈與棲地

分布於俄羅斯、日本、朝鮮半島、緬甸、印度、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從東北、經沿海至華南、海南四川貴州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伯利亞。[2]

赤胸鵐的繁殖範圍從喜馬拉雅山脈橫跨中國,至東南西伯利亞、韓國和日本北部。北部的鳥類會遷徙至南部,過冬地點包括日本南部、中國南部、台灣、印度東北部、孟加拉及東南亞。 [5]該物種曾在哈薩克斯坦被記錄為迷鳥,並於2004年10月在蘇格蘭的費爾島首次有歐洲記錄。

牠們偏好的棲地包括灌木叢、田野和草地。多生活於喜棲於低山區或半山區的河谷沿岸草甸以及森林跡地形成的濕草甸或草甸加雜稀疏的灌叢。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伯利亞。[2]

繁殖

杯狀巢築於地面或低矮的灌木中。每窩產三到六顆蛋,其中四顆最為常見。蛋呈白色,帶有紅棕色斑點,孵化期為12天。繁殖季節依地區而異,印度的繁殖季節為5月至8月,日本本州為5月至7月,北海道則為6月至8月。

Thumb
Emberiza fucata 土魯斯博物館

亞種

赤胸鵐有三個亞種。指名亞種E. f. fucata分佈於北部地區。E.f. arcuata分佈於喜馬拉雅山脈和中國西南及中部,該亞種顏色較深,胸帶較寬。第三個亞種E. f. kuatunensis棲息於中國東南部,羽色較深且更偏赤褐色,胸帶較窄。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