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格奧爾基·阿波斯托爾
羅馬尼亞政治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格奧爾基·阿波斯托爾(羅馬尼亞語:Gheorghe Apostol;1913年5月16日—2010年8月21日),曾任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1954年4月19日-1955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常設主席團委員,羅馬尼亞大國民議會主席、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委員。[1]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1913年,阿波斯托爾出生於圖多爾弗拉迪米雷斯庫鄉的農民家庭。
在羅馬尼亞鐵路的學校接受培訓後,他在加拉茨的鐵路修配廠工作。1929年,加入羅馬尼亞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阿波斯托爾遇到了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並參加羅馬尼亞共產黨的地下革命活動。1934年,他加入了羅馬尼亞共產黨,參加鐵路罷工,並成為羅共與加拉茨鐵路工會及小型左傾團體的聯絡人員。
此後阿波斯托爾多次被捕,於1937年被判處三年徒刑,在加拉茨、多夫塔納監獄服刑。1940年,獲釋後再度被捕,之後他被關押在特爾古日烏、卡拉卡爾和米耶爾庫雷亞丘克的政治犯集中營。1944年8月,當紅軍兵臨羅馬尼亞邊境時,他和幾名被關押在特爾古日烏的共產黨員成功越獄,並參加羅馬尼亞八·二三武裝起義。這一說法出自20世紀50年代的阿波斯托爾的官方傳記,而解放集中營時拍攝的照片(例如在《歷史檔案》月刊上發表的)則顯示他似乎站在被關押的人群中,這使得部分人[誰?]對此說法產生了懷疑。
Remove ads
與喬治烏-德治共事
他是喬治烏-德治的最佳合伙人之一。作為所謂「監獄派」的成員,不同於1944年之前在蘇聯避難的羅共黨員,阿波斯托爾和喬治烏-德治的政治路線一直在史達林主義和改良主義之間遊走。因此羅馬尼亞直到1953年才擺脫蘇聯的政策;喬治烏-德治甚至得到了史達林的批准,以右傾和世界主義為罪名罷免了競爭對手安娜·波克爾及盧克雷奇·帕特拉什卡努(他是一個並不完全忠於黨的路線的共產黨人)。1953年史達林去世後,以阿波斯托爾和喬治烏-德治的圈子為首的羅馬尼亞政權在很大程度上反對赫魯雪夫及去史達林化,同時進行改革並試圖切斷與蘇聯的大部分經濟聯繫。
阿波斯托爾仍是羅共(此時名為羅馬尼亞工人黨)和工會之間最受歡迎的紐帶。1945年,他出任羅馬尼亞勞工總聯合會總書記。與此同時,他在羅共內的等級也節節攀升。同年,他成為羅共中央委員會委員。1947年,任羅馬尼亞財政部金融監管專員。1948年,他出任羅馬尼亞勞工總聯合會主席,同年,成為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政治局委員。1953-1954年,他出任羅馬尼亞農業部長,成為大國民議會(羅馬尼亞立法機構)的成員。1948-1952年,他三次擔任大國民議會議長,並獲得多項國家榮譽。1954年,喬治烏-德治短暫地將羅共第一書記的職務讓與阿波斯托爾,自己繼續擔任總理。但據了解,喬治烏-德治仍掌握著實權,並於1955年拿回了羅共的領導權。1955年,阿波斯托爾任羅馬尼亞總工會中央理事會主席。1961年,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
根據阿波斯托爾本人的說法,1964年,罹病的喬治烏-德治決定指定其為接班人:作為確認,他被派代表羅馬尼亞政府出席尼赫魯的葬禮。1965年,喬治烏-德治去世,在中央政治局內,格奧爾基·阿波斯托爾、尼古拉·齊奧塞斯庫、亞歷山德魯·德勒吉奇三人相互對峙。時任羅馬尼亞總理揚·格奧爾基·毛雷爾將黨中央團結在齊奧塞斯庫周圍,確保阿波斯托爾不會構成威脅。
Remove ads
與齊奧塞斯庫為敵
因此,在齊奧塞斯庫繼任後,阿波斯托爾對他的政策深表敵意,稱這些政策背離了喬治烏-德治的遺產(在2003年,阿波斯托爾稱這些遺產為「民主社會主義」)。他拒絕向齊奧塞斯庫效忠。1967年,被解除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職務,任羅馬尼亞總工會中央理事會主席。1969年,任國家物資儲備總局局長。1969年,被排除在主席團和政治執行委員會。在埃米爾·波德納拉希的保護下,他選擇出任駐外大使以避難。1975年,他被外放為駐拉丁美洲國家的特命全權大使。1977年,任羅馬尼亞駐阿根廷共和國大使。5月任羅馬尼亞駐烏拉圭東岸共和國大使。1983年,任羅馬尼亞駐巴西聯邦共和國大使。
1988年,在齊奧塞斯庫到達權力巔峰時,他被召回國。之後,他聯合其他羅共元老(如亞歷山德魯·伯爾勒迪亞努、西爾維烏·布魯坎、科爾內留·曼內斯庫、康斯坦丁·珀爾伏列斯庫和格列哥里·揚·勒強努)起草了一封針對羅馬尼亞當局的公開抗議信(被稱之為「六元老公開信」)。該信於1989年3月11日通過自由歐洲電台和美國之音公開。根據阿波斯托爾的說法,他們對不得不使用「帝國主義的宣傳手段」表示擔憂。
這之後,阿波斯托爾隨即被軟禁,並不斷受到審訊,他被要求承認自己是「蘇聯間諜」。12月,羅馬尼亞革命,由於「六元老公開信」,軟禁解除,他被釋放。
1990年,他與前羅共的元老一起另組社會主義勞動黨。阿波斯托爾表達了對1989年之後的羅馬尼亞諸多方面的厭惡。他於2010年8月21日病逝,終年97歲。[2]
家庭
阿波斯托爾曾於1935年到1947年有過一段婚姻。從1944年開始,他與羅馬尼亞記者梅莉塔·謝爾夫(卒於1991年)同居,後來結婚。他們於1956年分居,隨後離婚。1965年,阿波斯托爾與他的第三任妻子阿德里安娜·科德雷亞努(生於1934年12月21日)結婚。[3]他共有三個孩子。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