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格拉漢姆·希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諾曼·格拉漢姆·希爾,OBE(英語:Norman Graham Hill,1929年2月15日—1975年11月29日),英國賽車手,兩屆一級方程式世界車手冠軍。他是唯一一位三冠王——在利曼24小時耐力賽、印第安納波利斯500和摩納哥大獎賽都贏得冠軍的車手。他與他的兒子戴蒙·希爾是一級方程式史上第一對父子檔的世界冠軍。
希爾死於一場發生在倫敦北部的飛機失事事故。希爾、托尼·布賴斯和其他四名車隊成員正從保羅·里奇亞多賽道返回,原計劃降落在埃爾斯特里飛行場。但是在倫敦北部失事墜毀,機上六人全部遇難。[1]
Remove ads
人生歷程
希爾出生於倫敦漢普斯泰德。一開始在英國皇家海軍擔任引擎技師,在離開軍隊之後他加入了史密斯集團。他在24歲之前就通過了駕照考試,之後他成為了蓮花車隊的技師,但是很快他便成為了其中的一名車手。蓮花車隊加入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使得希爾與1958年摩納哥大獎賽開始了他的F1生涯,但是在這一場比賽中,他因為賽車故障而退賽。

1960年,格拉漢姆·希爾加入了不列顛車隊並且贏得了1962年的F1車手世界冠軍。他也是被稱為「不列顛入侵(British invasion)」的一系列車手和車隊中的一員(原因是1960年代,英國車手和車隊在F1比賽中異軍突起,幾近統治賽車運動,詳情見一級方程式賽車歷史)。
1967年,希爾回到了蓮花車隊,希爾幫助車隊該進了配備考斯沃斯V8引擎的蓮花 49賽車。在1968年,他的隊友吉姆·克拉克和麥克·斯彭斯相繼因意外離世,也就是在這一年,他第二次贏得了車手世界冠軍。在那幾年,蓮花車隊的賽車被廣泛地認為是易碎且危險的,尤其是加入一些新的空氣動力學改進之後更是如此。這些改進被認為是導致希爾和約亨·林特在1969年美國大獎賽發生事故的原因。在這次事故中,希爾的腿受到了傷害。當記者問他有什麼話想向他的妻子說時,希爾回應道:「只要告訴她我兩個星期內沒法和她跳舞了。(Just tell her that I won't be dancing for two weeks.)」

從腿傷中痊癒之後,希爾開始繼續他的F1生涯,但是再未回到傷前的水平。柯林·查普曼認為希爾已經到了強弩之末。所以在1970賽季將他放到了羅伯·沃克車隊。由於車隊的賽車蓮花 72直到賽季末期才完全地開發出來,另加上健康原因,希爾只獲得了很少的積分。希爾轉投布拉漢姆車隊參加1971—1972賽季。他最後一次贏得的F1比賽是一場非世錦賽賽事—1971年舉辦於銀石賽道的英國車手俱樂部國際杯。但是隨著傑克·布拉漢姆的退役,羅恩·托蘭克將車隊出售給伯尼·埃克萊斯頓,他也離開了這裡。
格拉漢姆·希爾在離開F1之後仍然保持著較高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因為他的風趣與聰明。他經常出現在電視上並且寫了一本言語坦率且風趣的自傳——《Life at the Limit》。[2]
他在1966至1974年間參演了包括《Grand Prix》和《Caravan to Vaccarès》在內的4部電影。在《Caravan to Vaccarès》中,他飾演一名直升機飛行員。[3]
雖然希爾主要參加F1比賽,但是他有時也會參加一些其它類型的比賽。在他的F1生涯幾近結束之時,他成為了馬特利車隊的一員。他與隊友亨利·佩斯卡羅贏得了1972年利曼24小時耐力賽。這一場勝利標誌著他奪取了賽車屆的「三冠王」稱號。關於「三冠王」的兩種解釋(括號內為希爾獲得該項目冠軍的年份):
- 印第安納波利斯500冠軍(1966),利曼24小時耐力賽冠軍(1972)和摩納哥大獎賽冠軍(1963-1965,1968,1969)[4][5]或者
- 印第安納波利斯500冠軍(1966),利曼24小時耐力賽冠軍(1972)和F1車手世界冠軍(1962,1968)[6][7]
以這兩種定義,希爾都完成了這樣一個偉業。(實際上關於三冠王的定義有很多種,這裡僅列出希爾完成的兩種定義)
1973年,希爾藉助帝國菸草的贊助成立了他自己的車隊——希爾車隊。在未能在摩納哥大獎賽這個希爾曾經五次贏得冠軍的比賽中獲得參賽資格之後,希爾不再自己參加比賽轉而專注車隊和新晉車手托尼·布賴斯。
他參加179場比賽,176場大獎賽起跑的紀錄保持了超過十年,之後才由傑克斯·拉菲特所超過。
Remove ads
在從事汽車比賽之前,希爾有幾年時間在參加賽艇運動。當他隨英國皇家海軍駐紮在樸茨茅斯時,他參加了Southsea賽艇俱樂部,稍後又參加了位於漢默史密斯的Auriol賽艇俱樂部。他與他未來的妻子貝蒂於聖誕節次日在Auriol俱樂部第一次相遇,之後他也成為了她在Stuart女子賽艇俱樂部的教練。
希爾覺得那些在賽艇中所獲得的經驗對他的賽車事業有很大的幫助,他在他的自傳中寫道:
我真得很喜歡賽艇,它教給了我很多東西,我認為他是一個非常棒的性格養成運動。賽艇所需要的自我約束和"永不言敗"的態度明顯地幫助我度過了一些困難的歲月。
原文:I really enjoyed my rowing. It really taught me a lot about myself, and I also think it is a great character-building sport...The self discipline required for rowing and the 'never say die' attitude obviously helped me through the difficult years that lay ahead.
原文:I really enjoyed my rowing. It really taught me a lot about myself, and I also think it is a great character-building sport...The self discipline required for rowing and the 'never say die' attitude obviously helped me through the difficult years that lay ahead.
在以後的比賽中,希爾在他的比賽頭盔中採用了倫敦賽艇俱樂部的標誌性顏色——深藍色和白色。他的兒子戴蒙·希爾和孫子喬什在頭盔中也使用了同樣的顏色。[8]
1955年,希爾和貝蒂結婚。因為希爾將他所有的財產都用於了他的賽車事業上,貝蒂支付了婚禮的費用。希爾以後兩個女兒——布麗奇特(Brigitte)、薩曼莎(Samantha)和一個兒子——戴蒙·希爾。戴蒙·希爾獲得1996年F1車手世界冠軍。
IN MEMORY OF GRAHAM HILL. TWICE WORLD CHAMPION RACING DRIVER WHO DIED WITH FIVE COLLEAGUES WHEN THEIR AIRCRAFT CRASHED HERE IN FREEZING FOG 29TH NOVEMBER 1975
位於阿克萊高爾夫球場的紀念碑上的文字
1975年11月,希爾從法國保羅·里奇亞多賽道返回英國。但是飛機試圖在大霧情況下降落埃爾斯特里飛行場時發生意外,最終在倫敦北部的阿克萊高爾夫球場附近墜毀。[9]這次失事還導致希爾車隊經理雷·布林布爾,技師托尼·阿爾科克和泰瑞·理察,車手托尼·布賴斯和設計師安迪·斯摩曼五人死亡。[10]
希爾的葬禮在聖奧爾本斯座堂舉行,他被埋葬在了St Botolphs Church。
在希爾死後,銀石賽道所在地銀石鎮決定以希爾之名命名一條道路。[11]布蘭茲-哈奇賽道的「格拉漢姆·希爾彎」也是為了紀念希爾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塊藍色牌匾也刻在了希爾在倫敦的住處來紀念他。[12]
Remove ads
比賽成績
(圖例)粗體為桿位出賽,斜體為最快圈速
* 1958年德國大獎賽是以F2的規則來舉辦的。
Remove ads
- 希爾1966年贏得印第500冠軍使他成為自奪得1923年印第500冠軍的弗蘭克·洛克哈特之後第一位處女賽季即贏得冠軍的車手。之後的一位是贏得2000賽季冠軍的胡安·蒙托亞。
Remove ads
註釋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