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桑塔納盜龍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桑塔納盜龍(屬名:Santanaraptor,意為「桑塔納組的盜賊」)是獸腳類恐龍的一個屬,生存於大約1.12億年前早白堊世(阿普第階晚期至阿爾布階早期)的南美洲。
Remove ads
分類
正模標本(MN 4802-V)是部分幼龍骨骼,由三節帶著人字骨的頸椎、坐骨、股骨、脛骨、腓骨、腳部及軟組織組成。化石化組織包括一層很薄的表皮、[1]肌肉纖維及疑似的血管。[2]標本在1996年發現於巴西東北塞阿拉州羅穆阿爾多組(桑塔納群)。[3]雖然主要所知於軀幹後段材料,但該化石代表的個體可能已經長到1.25公尺(4.1英尺)長。化石由骨盆、後肢及尾部骨骼組成,這些僅對其整體外觀提供少量信息。然而它肯定是種虛骨龍類,一些特徵顯示它可能是暴龍超科成員。從長臂、三指手部及纖細後肢推測其與帝龍和冠龍相似。[3]

模式種普萊西多桑塔納盜龍(S. placidus)由亞歷山大·克爾納在1999年首次描述。種名致敬卡里里大學古生物博物館創始人普萊西多·西達德·努文斯[4]
本屬剛發現時被視為手盜龍類獸腳類,但現在根據股骨特徵而視為基幹虛骨龍類。霍茲(2004年)將桑塔納盜龍列為岡瓦納古陸上發現的首個暴龍超科,[5]德考特和格瑞洛(2018年)亦作出同樣發現。[6]然而該觀點現已受到批評,因為這種被誤認的暴龍超科特徵亦廣泛見於虛骨龍類,而腳部的幾個方面更近似西北阿根廷龍科。[7]
Remove ads
參見
- 暴龍類研究歷史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