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橋西歷史文化街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橋西歷史文化街區,又稱大運河歷史文化街區,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一處世界文化遺產點以及旅遊休閒街區[1]。街區位於拱宸橋西,東沿京杭運河、金華路,西靠吉祥寺路,北到湖州街,南至登雲路,中間有小河路穿過,總用地面積約51萬平方米[2]。其中有通益公紗廠舊址、中國刀剪博物館、中國傘博物館、拱宸橋、桑廬、高家花園和長征化工廠建築群等歷史建築[2]。
歷史沿革
清同治年間,橋西便是拱宸橋地區繁盛的水陸碼頭[3]。1889年,龐元濟與丁丙合資開辦杭州第一家機械繅絲廠——世經繅絲廠,也是當時最大的國人自辦繅絲廠。當時繅絲廠自備發電機照明,是浙江最早使用電力者。1891年,高風德入伙,三人在橋西創辦通益公紗廠,招募大量拱宸橋一帶居民成為工人[4]。
1895年甲午戰爭後,中日簽署《馬關條約》,開闢杭州為租界口岸,拱宸橋一帶成為日本租界[5]。1896年,設立杭州海關,因多由外國人掌控,俗稱「洋關」[6]。隨著租界的開闢,拱宸橋一帶日益繁榮[7]。日本人在租界內廣開煙管、酒館、茶館、戲館、賭館以及報館,橋西成為妓院集中地之一[4]。1908年,拱宸橋邊的陽春茶園成為杭州最早的電影放映地[4]。到1930年代,日、英、法等各國人士聚集在拱宸橋一帶,拱宸橋一帶也進入繁盛期[5]。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政府收回拱宸橋日租界[8]。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拱宸橋一帶創立了「四大工廠」,即浙江麻紡織廠、杭州絲綢聯合印染廠、杭州第一棉紡織廠、華豐造紙廠[9]。大批工廠與配套相繼落戶拱宸橋地區[8]。
1990年代後,隨著杭州工業外移,拱宸橋一帶開始沒落。2006年,杭州市政府啟動橋西歷史文化街區綜合保護工程,保護橋西直街、橋弄街等傳統街巷,修復張大仙廟、財神廟等建築[5]。2010年9月,橋西歷史保護街區開始對外開放[9]。2014年,橋西歷史文化街區作為中國大運河杭州段的一部分,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10]。
Remove ads
保護建築
博物館群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