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梁鴻楷
粵軍第一軍軍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梁鴻楷(1887年1月9日—1956年12月11日),字景雲。廣東新興縣天堂鎮蓮塘村人。中國同盟會成員,曾因廖仲愷遇刺案被捕入獄。
生平
梁鴻楷早年曾於家鄉擔任店鋪職員,1906年離鄉至廣州謀生,到達廣州後正逢兩廣政府招募新軍,梁鴻楷去報名並被錄取,入伍後被選入廣東陸軍小學就讀,1910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中華民國成立後,梁鴻楷繼續在廣東省軍中擔任軍官,並未參加二次革命等民國初期反袁戰爭,並持續升任到廣東警衛軍第二十五營營長。到民國六年(1917)護法運動爆發後,廣東警衛軍由陳炯明指揮,並改編為「援閩護法粵軍」,梁鴻楷續任營長,並參加一系列反龍濟光的戰爭,民國七年(1918)梁鴻楷升任團長,民國八年(1919)升任為援閩粵軍第二支隊第三統領,陳炯明收復廣州後,援閩護法粵軍重組,在民國九年(1920)成立粵軍第一師,梁鴻楷升任粵軍第一軍下屬之粵軍第一師第一旅旅長。

1921年參與第二次粵桂戰爭。1922年1月23日兼任廣州衛戍副司令[1],同年3月23日,粵軍第一師師長鄧鏗遇刺身亡,4月由孫中山任命梁鴻楷兼任粵軍第一師師長[2]。在陳炯明收復廣州後,提倡聯省自治,並開始和孫中山關係交惡,在中山艦事件前,孫中山指示當時的粵軍部隊北伐,事件發生後,粵軍將領決定返回廣東擊潰陳炯明。
1923年,在經過多次失敗,親孫中山的廣東系部隊成功將陳炯明逐出廣州,孫中山在同年3月回歸廣州成立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粵軍第一師被升格軍級部隊,最初名稱為「中央直轄廣東討賊軍第四軍」,後改名「中央直轄粵軍第四軍」,梁鴻楷續任軍長。同年4月,原先支持孫反陳的舊桂系將領沈鴻英決定向北京國民政府輸誠,發起反孫戰爭,但是遭到梁鴻楷、楊希閔、朱培德等人率領的軍隊擊敗,並在肇慶市包圍殲滅了沈鴻英部隊,並俘虜了旅長黃振幫,因作戰有功,在論功行賞的會上孫中山先生親筆寫下「疾風吹勁草,亂世識忠臣」來評價梁鴻楷將軍。

民國十三年(1924)6月14日,粵軍第四軍被改組為建國粵軍第一軍,梁鴻楷被任命為軍長,授階上將。民國十四年(1925)8月25日,因廖仲愷遇刺案被捕拘留[3],也因為此案嫌疑,梁鴻楷的建國粵軍第一軍軍長職務遭到撤職,其部隊也遭到繳械處份,同時被拘留的包括副軍長張國禎、旅長楊錦龍、梁士鋒,建國粵軍第一軍軍長職務由李濟深接任,並引進大量許之親信替換原先的高階指揮官。
梁鴻楷與廖仲愷遭行刺並沒有直接的行兇鏈結,但梁的政治光譜偏向國民黨右派,但在國民黨左派使用廖案對右派進行權力鬥爭,因此一部分右派色較明顯的將領在廖案下失去軍權。但由於沒有直接行兇連結,且有部分有力人士說項,最後梁鴻楷家族在支付了不明金額的「發兵費」後充當贖金後,入獄1年多的梁鴻楷於民國十六年(1927)獲釋。
出獄後,梁鴻楷脫離軍界,長居廣東。1949年跟隨國民政府遷臺,之後任國大代表、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1956年12月11日因血壓高症及腦血栓,在臺北三軍總醫院逝世[4],總統蔣中正贈詞「景雲同志千古」和「忠謨永式」挽匾。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