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梁鴻鈞
中共烈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梁鴻鈞(1905年—1945年2月22日),湖南湘潭人。中國共產黨早期將領,曾擔任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司令員。
生平
少年時因家境貧寒逃荒到廣西欽州做工。1921年,進入廣東軍閥鄧本殷部當兵。1925年冬,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南征海南島,擊敗鄧本殷後,他又加入第四軍。此後隨軍參加北伐戰爭[1]。1927年8月,他參加參加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十一軍第二十五師班長、副排長。後隨部隊南下廣東,隨朱德、陳毅轉戰贛南、粵北、湘南一帶,於1928年4月到達井岡山,加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任排長、副連長。同年冬,他加入中國共產黨[2]。1929年起,梁鴻鈞任紅四軍連長、營長,隨部隊轉戰贛南、閩西,並參加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戰爭。1933年8月,調赴紅五軍團任團副政治委員。梁鴻鈞隨紅一方面軍第五軍團參加長征,擔任團副政委,負責紅五軍團殿後。長征抵達陝北後,擔任團政委[3]。
1937年8月,梁鴻鈞調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並擔任副隊長、隊長。1938年,任八路軍陝甘寧留守兵團保安司令部參謀處主任、延安警備司令部參謀長[4]。9月,被中共中央派到廣東。1939年5月,被任命為東江軍事委員會書記,負責東江地區兩支游擊隊(新編大隊和二大隊)的領導工作。9月,他指揮新編大隊攻占日軍侵占的葵涌、沙魚涌。12月,又在橫崗伏擊,打死打傷日軍三十多人。與此同時,第二大隊也摧毀了寶安縣城南頭附近日軍駐地的大涌橋,切斷電話線,襲擊軍車,並於I2月1日收復寶安縣城南頭[5]。
1940年9月,中共東江特委召集新編大隊和第二大隊的軍事幹部在寶安縣布吉的上下坪村開會,將這兩個隊伍整編成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和第五大隊,梁鴻鈞出任軍事指揮[6][7]。參與領導東江地區游擊戰爭和開闢大嶺山、陽台山抗日根據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曾參加組織省港大營救,受到中共中央來電錶揚,在國際上產生影響。1942年起,任廣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總隊長、參謀長,東江縱隊軍事特派員等職務。1942年5月,廣東的國民革命軍出動5000多人,向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和位於陽台山的中共武裝發起進攻[8]。梁鴻鈞指揮游擊隊同國軍作戰,然後轉移到外線開闢新區。6月下旬,同王作堯、楊康華等率部挺進東莞,恢復東莞大嶺山抗日根據地。1943年春,和曾生、王作堯指揮游擊隊擊敗寶安西鄉、沙井偽軍,在黃松崗擊斃護沙大隊中隊長麥永,爭取東莞厚街的偽軍三十師八十九團代團長梁德明率部倒戈[5]。
1944年8月,梁鴻鈞赴粵中地區工作。11月,梁鴻鈞來到鶴山宅梧附近地區,奉命將進入粵中的廣東人民游擊隊中區縱隊和粵中地區游擊隊組建為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粵中縱隊)。1945年1月20日,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在鶴山宅梧正式成立,梁鴻鈞任司令員,羅范群為政委,謝立全為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劉田夫為政治部主任[9]。1945年2月22日晚,部隊進入新興縣蕉山村,遭國軍158師473團圍攻,梁鴻鈞在突圍作戰中陣亡[10]。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