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梅林達·狄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梅林達·露絲·克拉迪(英語:Melinda Ruth Dillon,1939年10月13日—2023年1月9日),美國女演員,曾憑藉百老匯劇院原創電影《誰害怕維吉尼亞·伍爾芙?》獲得東尼獎提名,以及憑藉在電影《第三類接觸》中的吉利安·吉勒與《疑犯》中的特蕾莎·佩羅內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提名,而她在電影《聖誕故事》飾演的帕克媽媽亦頗為知名。
Remove ads
早年經歷
狄龍在1939年10月13日於阿肯色州的霍普出生,於阿拉巴馬州的卡爾曼長大[2][註 1]。狄龍曾在德國住過四年,隨後進入海德帕克學術高中就讀,畢業後被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芝加哥德保羅大學戲劇學院(現屬德保羅大學)錄取[3]。
職業生涯
总结
视角
狄龍並非配角出身,早期她主要出演一些即興戲劇及舞台劇。據狄龍回憶,她曾於學生時代演過契訶夫的《萬尼亞舅舅》中的索尼亞,導演艾倫·施耐德寫道:
我當時所做的最傑出和最值得的工作就是選了一個叫琳達·狄龍的年輕演員,她當時是古德曼學院的一名大四學生,曾與一個由芭芭拉·哈里斯和亞倫·阿金組成的二線城市劇團合作,扮演一個攀附權貴的人。在我們選拔演員的時候,時任古德曼劇院藝術總監約翰·里奇極度反對讓琳達出演。約翰承認她的才華,但不認為她有望成為演員,還找了另一名他認為更適合扮演索尼婭的女演員。而我則抱著不計後果的心態堅持選擇琳達。我非常喜歡她那種脆弱而又感性的氣質,另一個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她能通過不尋常的方式來發揮出完全發自內心的表演,而她的情緒範圍及豐富程度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經過四個周的排練之後……我開始緊張起來,對琳達既喜歡又討厭,她經常會做很多工作,但仍覺得不夠。她從來不用相同的方式來表演同一場戲,即使她覺得上次的表演中有可取之處也不例外。她經常想要放棄表演、輟學甚至自殺。但同時我又覺得她身上有一種超凡氣質,是我接觸過的女演員里最有才華的一個,可以和傑拉丁·佩之甚至金·斯坦利媲美。我很肯定她有朝一日會成為一個巨星,並且很想在那時能和她合作[4]
狄龍的第一個重要角色是1962年百老匯劇院原創劇集《誰害怕維吉尼亞·伍爾芙?》(由愛德華·阿爾比編劇)中的漢妮(Honey),她後來憑藉該角色獲得托尼獎最佳戲劇女演員提名[5],此外她還曾參演《You Know I Can't Hear You When the Water's Running》及《Paul Sill's Story Theatre》。
1959年,狄龍參演了電影《爵士樂的吶喊》,該片將爵士樂與黑人文化相結合,是一部頗具影響力的短片[6]。狄龍的第一部劇情片為1969年的《八十年代人生》。此外她亦有涉足電視劇行業,曾於1969年客串出演《伯南扎的牛仔》。1976年,狄龍與大衛·卡拉定搭檔出演了由伍迪·蓋瑟瑞執導的傳記片《光榮何價》,並獲金球獎最佳女演員處女作類提名[7]。
1977年,狄龍在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第三類接觸》中扮演了一名母親,後憑藉該角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提名。同年,電影《大青蛙布偶電影》中的一個浮雕以狄龍作為形象,而她本人則另有與保羅·紐曼搭檔出演電影《冰球小子》。1981年,狄龍再次與紐曼合作,在電影《缺席的審判中扮演一名自殺的老師,並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提名。
1983年,狄龍出演了由鮑伯·克拉克執導的電影《聖誕故事》,飾演拉爾菲和蘭迪的母親,該片改編自吉恩·薛佛所創作的一系列故事,主要講述主角拉爾菲·帕克(由彼得·比靈斯利飾演)及他向聖誕老人尋求BB槍的故事[8][9]。由於身體狀況不佳,狄龍未能於2022年出演該片的續集,其所扮演的角色則由茱莉·哈格提代替[10][11]
1987年,狄龍與約翰·利思戈共同出演了一部關於大腳怪的喜劇電影《大腳哈利》。整個1990年代,狄龍在舞台界及電影界基本保持活躍[12]。
1999年,狄龍出演了由保羅·湯瑪斯·安德森執導的《木蘭花》,扮演競賽節目主持人吉米·蓋特(由菲力普·貝克·霍爾扮演)的妻子蘿絲·蓋特。2005年,狄龍於《法律與秩序:特殊受害者》中客串出場。
2007年,狄龍參演電影《從心開始》,為其最後一次出演重要角色。
Remove ads
個人生活與逝世
狄龍的丈夫為演員理察·利伯蒂尼,兩人擁有一個兒子[13],二人最終於1978年離婚[14]
狄龍信奉循道宗[15],另外她還曾在民主黨尤金·麥卡錫參加1968年總統競選時擔任職員[15]。
狄龍於2023年1月9日逝世,屍體隨後被火化[16]。
影視作品
Remove ads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