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棄械龍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棄械龍屬(屬名:Anoplosaurus)是結節龍科恐龍的一個屬,生活於下白堊紀(阿爾布階末期)的英格蘭劍橋郡。棄械龍曾經被分類在甲龍亞目、鳥腳亞目。屬名意思是「沒有裝甲的蜥蜴」,但近年研究認為牠們其實是有裝甲的。
Remove ads
歷史
在1879年,哈利·絲萊博士(Harry Govier Seeley)將一部份的顱後骨骼、齒骨碎片、幾塊頸椎及背椎、薦骨、部份肩帶、肱骨碎片、部份左股骨、左脛骨、腳掌、肋骨、及其他碎片命名為棄械龍屬。絲萊博士根據牠們的小型體型,認為這個標本可能是幼年個體[1]。最初,其他學者認為牠是甲龍類恐龍[2][3];直至1923年,法蘭茲·諾普喬(Franz Nopcsa)認為部份的遺骸應屬於彎龍類,而其他化石則屬於棘甲龍[4]。諾普喬的看法受到支持,但之後被修訂改為屬於禽龍類[5]。在1999年,Suberbiola及Barrett重新研究化石,認為棄械龍應該是結節龍科的基礎物種,缺少裝甲的原因可能是這恐龍在幼年時死亡[6]。近年的其他研究都贊成這個解釋[7][8]。
在1879年,絲萊博士曾命名另一個種,大棄械龍(A. major)。化石是一個頸椎及三個部份尾椎,與模式種發現於同一地層,原屬於棘甲龍的一種(Acanthopholis stereocercus)[1]。這個種現已被認為是嵌合體,頸椎是從甲龍類而來,尾巴是屬於禽龍類的未定屬[6][8][9]。
Remove ads
古生物學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