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棉花糖 (棉絮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棉花糖(英語:Cotton candy 或 Candy floss),是一種街頭小吃,發明於1900年代的美國,經由世界博覽會傳播,目前已成為一款風靡於世界各地的甜食。棉花糖體積十分龐大,主要是受由於砂糖受熱膨脹所產生的,一根棉花糖的重量僅為31.2404 克(1盎司)左右,含有約116卡路里。[1][2][3]

歷史
追根溯源,棉花糖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5世紀的義大利,他們用鍋子將糖加熱融化後快速攪拌拉出糖絲,再用小棒繞起來吃,這是義大利人發明的首款串狀甜品。當時這種甜品的製作十分費時,製作工藝也相當複雜,只有達官貴人才能享用到。
現代棉花糖是在1900年代左右研發出來的,當時是一種十分昂貴的食品,底層的勞動人民無法享用到。[4]機械化製作棉花糖工藝是由美國牙醫威廉·莫里斯和糖果商約翰·沃頓(John C. Wharton)根據旋轉糖的原理於1897年所發明的,並在1904年聖路易斯世博會上與公眾首發亮相,取名為「仙女絲」(Fairy floss)。[5]
在世博會期間展示了棉花糖的生產過程,獲得了民眾的青睞,當時這款新奇甜食的售價高達每捧25美分,但在博覽會上依然大受歡迎,共計售出了68655根,其中一半的成本用於了支付世博會的場租。1920年代,仙女絲被更名為棉花糖,早期的棉花糖機需使用縫紉機式的踩腳踏,製作棉花糖時必須不斷踩踏以帶動小馬達,糖絲才會如春蠶吐絲般緩緩而出,1970年代開始出現電動的棉花糖機,每年的12月7日是美國的國家棉花糖日。[6]
同笑樂產業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糖製作商,生產一種名為「Fluffy Stuff」的袋裝水果味微型棉花糖。[7]
製作原理
棉花糖機器的原理,是將砂糖放進機器中加熱,熔化成糖漿後再經高速旋轉產生離心力。熱糖漿便會由容器的細孔噴射出來,瞬間冷卻後變為糖絲,隨後使用竹籤收集而成。[8]
圖片集
-
棉花糖的製作
-
棉花糖的旋轉盤
-
印度的棉花糖小店
-
成品的棉花糖
-
日本的棉花糖小販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