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楊爾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楊爾銘(1617年—?年),原姓陳,崇禎十年奉旨復楊姓,號錦仙,四川敘州府筠連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生平
崇禎六年(1633年)癸酉科四川鄉試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聯捷甲戌科會試105名,廷試三甲100名進士,都察院觀政,授南直隸桐城縣知縣,以治理成績優異,八年吏部紀錄,十年奉旨恢復楊姓[1]。史可法被流寇圍困於鹿耳城,向爾銘求援,爾銘領兵趨救,夜中令每人各持兩根火炬,排成長隊,流寇以為是大軍趕至,遂解圍而去[2]。在任七年,張獻忠八次來犯,不能破桐城。崇禎十五年擢升廣東道御史,巡按宣大[3]。
軼事
楊爾銘年少英俊,清末學者俞樾言其每出巡城,著小靴,長不及六寸,扶僕從肩,緩緩而行。人多疑為女子,即《聊齋》所載的顏氏[4]。
家族
曾祖陳時教,舉人、任江西袁州府通判。祖父陳惟寅,增廣生、鄉飲賓。父陳敦復,天啟元年辛酉科舉人。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