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楠西區
臺灣臺南市的市轄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楠西區(臺灣話:Lâm-se-khu;客家話:Nàm-sî-khî),舊稱「茄拔社」[1],前身「楠西鄉」,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東部,為曾文水庫管理局所在地(曾文水庫則位於嘉義縣大埔鄉)。北臨東山區、臺灣省嘉義縣大埔鄉,東鄰南化區,西鄰六甲區、大內區,南接玉井區。地處玉井盆地(大武壠族原居地)及阿里山山脈尾稜地帶,四面環山,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產業以農業及觀光業為主,特產有密枝楊桃、芒果;觀光景點主要有梅嶺風景區(每年四月~五月為螢火蟲觀賞季)。
Remove ads
歷史
楠西區原為鄒族居住地,後因平埔族西拉雅族茄拔社移入而遷往今日的嘉義縣、楠西山區,舊稱「茄拔山後」。1915年時捲入噍吧哖事件,引起日本警察的大屠殺,居民死傷慘重,人口大為減少。1920年臺灣地方改制,以當地堡里名楠梓仙溪西里,易名為「楠西」,設置楠西庄,劃歸臺南州新化郡管轄,戰後改設臺南縣楠西鄉,2010年12月25日改稱楠西區。
人口
根據臺南市玉井戶政事務所統計,2024年底楠西區戶數約3.5千戶,人口約8.5千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東勢里與龜丹里,2024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2,311人與627人[2]。
楠西區人口多年持續流失,已於2016年3月跌破1萬人[3]。
Remove ads
政治
楠西區公所是臺南市政府在楠西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南市政府。區長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4課2室等6個內部單位[5]。
現今楠西區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20年,日本將臺灣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設楠西庄屬臺南州新化郡。楠西庄轄楠西、灣丘、密枝、鹿陶洋、龜丹、𦬬萊宅等6個大字[6]。1945年,改為「楠西鄉」,屬臺南縣新化區。1950年,裁撤區署,楠西鄉改直隸於臺南縣。2010年12月25日,臺南縣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楠西鄉改制為市轄區「楠西區」,隸屬臺南市。
教育
交通
至2024年11月29日止,楠西區共設2站,分別為:
- 楠西圖書館
- 楠西公園
旅遊
小吃
- 梅子雞
- 筍殼魚
特產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