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留尼旺橄綠繡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橄榄绣眼鸟
Remove ads

留尼旺橄綠繡眼學名Zosterops olivaceus)是一種繡眼科繡眼屬的鳥類,分布於留尼旺

快速預覽 橄攬繡眼, 保護狀況 ...
Remove ads

分類

1760年,法國動物學家馬蒂蘭·雅克·布里松基於波旁島(今留尼旺)帶到巴黎的一副標本,將對於留尼旺留尼旺橄綠繡眼的描述記載在他的《鳥類學》(Ornithologie)一書中,但布里松卻錯誤地認為這副標本採集自馬達加斯加。他使用法語名Le grimpereau olive de Madagascar和拉丁語名Certhia Madagascariensis Olivaceus稱呼這種鳥。[2]儘管布里松創造了拉丁學名,但該名稱並不符合二名法體系,因而未被國際動物命名法委員會認可。[3]1766年,瑞典自然學家卡爾·林奈第十二版自然系統英語12th edition of Systema Naturae自然系統》做出更新,增加了布里松之前描述的240個物種[3],其中之一就是留尼旺留尼旺橄綠繡眼。林奈簡要描述了這種鳥,創造了二名法學名Certhia olivacea,並引用了布里松的工作。他繼續使用布里松提供的模式地點——馬達加斯加,而不是留尼旺。[4]這種鳥現在被歸類到繡眼屬,該一分類由自然學家尼古拉斯·艾爾沃德·維格托馬斯·霍斯菲爾德於1827年引入。[5]目前沒有被公認的亞種[6]其親緣關係與模里西斯橄綠繡眼更近[7]

Remove ads

描述

留尼旺橄綠繡眼體長11公分左右,體重在7.7–11·4克之間,背部為橄欖綠色,尾部為亮橄欖綠色,腹部為灰色,頭部為黑色,眼周有一圈明顯的白色羽毛,喙較長且略帶彎曲,瞳孔為深棕色。雌雄個體沒有明顯的區別,幼鳥最初沒有白色眼環,面部顏色均勻,其餘羽毛為綠色。[8][9]

棲息地

留尼旺橄綠繡眼很可能是180萬年前從亞洲進入[10],比灰繡眼更早在馬斯克林群島定居,此時島上並無專門吸食花蜜的鳥類,於是填補了此生態位[11]。這種鳥居住於海拔500公尺至2500公尺之間的地帶,常能在留尼旺國家公園或貝盧夫(Bélouve)森林中目擊,目前有6.7萬至10萬隻個體[12]。其自然棲息地包括北方針葉林、熱帶亞熱帶灌木叢林和石楠荒原[8][9]

習性

留尼旺橄綠繡眼十分好動,常成對出現,偶爾也會聚成小群[13]。在保衛開花樹時很難忍受同類的存在,並且可能表現出攻擊性[7][9]

遷徙

留尼旺橄綠繡眼屬於垂直遷移,主要遵照植物開花的時間,三月至五月期間下降到較低海拔,但不會在低地廣泛活動。氣旋過後,花朵供應短缺,該物種可能會出現在平時看不到的地方。[7]

食性

留尼旺橄綠繡眼的喙型特化,主要食蜜,罕有取食果肉和昆蟲。最喜食一種開黃花的金絲桃Hypericum lanceolatum和某種苦參屬的槐樹Sophora denudata的花蜜,其他時間則前往低海拔區域取食其他花蜜[9][7]。這種鳥還會吸食彗星蘭屬Angraecum bracteosum的花蜜,通常落在葉子或花序上,並嘗試那些「看起來新鮮」的花朵,最終能以很高的成功率為其授粉[11]

繁殖

留尼旺橄綠繡眼的繁殖行為發生於六、七月至一月之間。雌鳥在由樹枝、絨毛和苔蘚搭成的杯狀巢中每次產下2到3枚淡藍綠色卵[8]

鳴聲

聯絡鳴叫為急促的「chip chip」聲;尤其在花朵周圍互動時,會發出一種斷續的鳴叫;飛行時的鳴叫是「chuck chuck」。鳴唱則響亮而婉轉,其中夾雜著「tu」和「tchip」的音節[9]。留尼旺橄綠繡眼的鳴聲與其他繡眼有較大不同,而且缺少獨特的清晨鳴唱[14]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