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正負離子半徑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正負離子半徑比或陽陰離子半徑比(英語:Cation-anion radius ratio)是在凝聚態物理和無機化學中用來預測離子化合物晶體結構的參數。其定義為離子化合中帶正電的陽離子半徑與帶負電的陰離子半徑的比值。通常情況下,陰離子的半徑比陽離子半徑大,因此常是陰離子占據晶格位點,陽離子則填充陰離子之間的空隙,因此可以根據幾何關係預測晶體的結構。該法則是鮑林法則中的第一規則[1]。在給定結構下,可簡稱為半徑比。
Remove ads
半徑比規則與穩定性

半徑比規則是指根據離子的配位方式的不同,每種配位方式存在一個臨界的半徑比[2]。其思想是將離子化合物中的陰陽離子視為不可壓縮球體,意味著陰陽離子兩種大小不同的「球」發生不等最密堆積,在給定結構下允許的陽離子大小範圍由臨界半徑比決定[3]。如果陽離子太小,被吸引過來的陰離子之間會發生接觸,由於同種電荷相互排斥,這種情況下其結構不穩定,也就是說當半徑比下降到該特定結構的臨界半徑比以下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在剛好處於穩定極限時,陽離子接觸所有陰離子,而陰離子只接觸它們的邊緣。對於大於臨界半徑比的半徑比,結構預計是穩定的。
然而並非所有化合物都遵循這一規則。據估計,晶體結構只有約2/3的情況被這一規則猜中[4]。產生這種誤差的原因是實際上化合物離子之間並非完全是離子鍵,有時會帶有一定共價鍵成分[2]。
下表列出了臨界半徑比與配位數之間的關係,從簡單的幾何學關係,可以得到下式:[5]
Remove ads
歷史
正負離子半徑比最初由Gustav F. Hüttig在1820年提出[6][7]。1926年戈爾德施密特將其推廣到離子晶格中[8][9][10]。1929年,這一規則被合併到描述晶體結構的鮑林法則中,並作為當中的第一條規則[11]。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