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武三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武三思(7世紀—707年),唐朝并州文水人。武則天姪子武元慶第三子,有兄武審思、武再思。武周時封梁王。死於景龍之變

生平

史書沒有記載武三思的生年。武三思因為是武則天的姪子而獲武則天起用,由右衛將軍累進至兵部禮部尚書,並監修國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稱帝,大封武姓宗族為王。武三思為梁王,賜實封一千戶。

武三思性格跋扈,又善於阿諛奉承。光宅元年(684年),武三思屢勸武則天先殺掉韓王李元嘉和魯王李靈夔等。垂拱四年(688年),武三思以韓王、魯王等和起兵反武的越王李貞、琅邪王李沖等通謀,均賜死,並盡殺其黨羽,為武則天稱帝掃清道路。

武后曾欲立武三思為太子,為狄仁傑所駁,但武三思仍受武后所信任。神龍元年(705年)神龍革命唐中宗復辟,武三思進位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降封德靜郡王。武則天駕崩後,武三思為專權,構陷忠良,並以此為樂。與韋皇后上官婉兒潛通,成了上官婉兒的情夫,而兒子武崇訓跟媳婦安樂公主密謀廢太子李重俊,讓安樂公主當皇太女[1]

景龍元年(707年),太子李重俊發動景龍之變,殺死武三思、武崇訓。但李重俊起事也旋即失敗,被左右所殺。

中宗追封武三思為梁王,諡,並以李重俊首級祭祀之。

睿宗登基後,將武三思父剖棺戮屍[2][3][4]

Remove ads

家庭

夫人

  • 王氏,西魏侍內、左光祿大夫、驃騎大將軍、東雍北雍等十二州諸軍事、十二州刺史、司空公、尚書令、河間郡獻公王德玄孫女,北周上開府、內史、隋朝使持節、光祿卿、吏部尚書、修武郡容公王端曾孫女,隋朝朔州刺史、并州大都督府長史、修武郡公王確孫女,王超侄女

子女

  • 武崇訓,高陽王、駙馬都尉
  • 武崇烈,新安王、尚乘奉御,與父兄同時封王
  • 武崇謙,光祿卿、梁公
  • 武崇撝
  • 武崇操
  • 武氏,夫閻則先為閻立德曾孫
  • 武氏,方城縣主,嫁薛崇簡
  • 武氏,初嫁鄭氏,後為裴光庭妻,與李林甫私通[5]

延伸閱讀

[]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206》,出自《新唐書

參考資料

新唐書 卷二百六 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影視形象

注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