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武田信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武田信昌(日語:武田信昌/たけだ のぶまさ Takeda Nobumasa,1447年—1505年10月13日、文安四年-永正二年九月十六日),為日本室町時代中期武將,甲斐源氏第16代家督,武田氏第13代當主,甲斐國守護大名。
信昌為甲斐源氏第15代家督武田信守之子, 第17代家督武田信繩之父,戰國名將武田信玄之曾祖父,通稱五郎,被譽為武田家中興之主。
Remove ads
生平
康正元年(1455年),武田信守逝世,信昌以9歲之齡繼承家督,然實權為守護代跡部明海(駿河守)與跡部景家(上野介)父子掌握。有記載武田信守留下打倒守護代跡部氏的遺言,但是未能確定。
長祿元年(1457年),於小河原合戰及馬場合戰中,武田氏一門的吉田氏、岩崎氏等族戰沒(據《一蓮寺過去帳》)。
寬正五年(1464年),跡部明海逝世。翌年(1465年)信昌在信濃諏訪領主諏訪信滿的援助下,於夕狩澤合戰中擊敗跡部景家景家,並迫使景家於小田野城自盡,由此排斥了跡部氏一族。然甲斐國內仍飽受有力國人勢力的崛起及外部勢力侵入之困擾。
寬正六年(1465),室町幕府命信昌與今川義忠共赴關東(享德之亂),然信昌實際是否從命出征,則未可確證。
文明四年(1472年),信濃佐久郡之國人大井政朝入侵甲斐八代郡,信昌於花鳥山(今山梨縣笛吹市)迎擊之(據《勝山記》)。其後,信昌見大井氏勢力漸衰,反而進攻佐久郡,然因同時侵入該地之村上氏阻撓而未能奏功。據《勝山記》等史料記載,信昌在位期間,國內屢有飢饉、疫病流行及一揆爆發等事。
延德二年(1490年),穴山氏與大井氏(武田大井氏)之間爆發合戰(據《王代記》),由是穴山氏、大井氏、今井氏及小山田氏等諸有力國眾,漸顯自立之勢,甲斐國勢益趨分裂。
明應元年(1492年),信昌將家督讓予長子信繩後隱居。於矢坪(今山梨縣山梨市矢坪)創建永昌院,作為本家之菩提寺。又因其被稱為「落合御前」(見〈武田信繩書狀〉,收錄於《向獄寺文書》),推測其於萬力鄉落合建有館舍而居。
然而,儘管已將家督讓與長子信繩,信昌仍期望由次子油川信惠繼承家督。信昌・信惠方與信繩之間遂起內訌,兩派所憑藉之甲斐國內諸國眾及外部勢力亦互相介入,致使甲斐國陷於紛亂。
明應七年(1498年),因明應地震之故,甲斐國內受地震波及,田地、村莊遭到損害,軍糧、兵員無法及時補給,信繩與信昌・信惠間一度達成和睦,並協力抵抗自伊豆入侵的伊勢盛時(後來的北條早雲)之干預;然其威脅消退後,信昌再度與信繩交戰。於與信繩對立之期間,信昌於永正二年(1505年)逝世,享年59歲。其法號為永昌院殿傑山勝公大禪定門(據《甲斐國志》記載)。[1]。
信昌長期居於國主之位,致力於擊退國內外勢力的侵擾,並鞏固領國統治。由於其後代譜代家臣中,多有以「昌」為偏諱者,故一般評價其對於甲斐國內統一之推進具有顯著貢獻。可另一方面,信昌在晚年因企圖廢長立幼,從而引發讓甲斐國分裂之內亂,致使武田氏未能完成作為戰國大名之躍進。此一內亂延續至永正五年(1508年),方因其孫武田信虎討滅油川信惠而告終。
據《武田源氏一統系圖》記載,信昌有有一子名為歸雲軒宗存(きうんけん そうぞん)[3]。生卒年不詳,僅知其曾出家為僧[3]。
此外,關於甲府市上曾根之曹洞宗寺院龍華院的第四世住持大用宗存,雖同名為「宗存」,然據考其為大和國高市郡出身,除曾任龍華院住持外,亦為其末寺三星院(位於山梨縣中央市木原)的中興之祖。故學界指出,大用宗存與歸雲軒宗存乃屬不同人物[4]。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