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比索 (城市)
几内亚比绍共和国的首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比索[註 1](葡萄牙語:Bissau,[βiˈsaw]),幾內亞比索首都與最大城市、也是幾內亞比索的主要港口、教育、行政、工業和軍事中心。人口約492,004人(2015年估計),位於西經11度52分/北緯15度36分,該國西部熱巴河(Rio Geba)匯入大西洋的河口處。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8年5月20日) |
歷史
比索於1687年由葡萄牙帝國建立,是一個堅固的港口和貿易中心。[1]1942年,葡萄牙將幾內亞首都從博拉馬遷至比索,成為葡屬幾內亞的首府,1973年, 幾內亞和維德角非洲獨立黨的游擊隊宣布獨立後,叛亂領土的首府被宣佈為博埃,而比索仍然是葡屬幾內亞首府,但在1973至1974年間,首府遷往博拉馬。但當康乃馨革命導致世界各殖民地紛紛脫離葡國統治獨立後,1974年9月21日,比索正式確定為幾內亞比索共和國首都。1998年至2000年一場軍事暴動引發的內戰,破壞了該市眾多的歷史建築。[2]
地理

氣候
比索屬屬於柯本氣候分類法的熱帶乾濕季氣候,濕度不足以成為熱帶季風氣候,但比大多數城市的氣候要潮濕得多。從11月到5月幾乎沒有下雨,在一年中剩下的五個月裡,這座城市的降雨量約為2,000毫米(79英寸)。
人口統計
在1979年的人口普查中,比索的人口為109,214人。到2015年人口普查時,比索的人口為492,004人。
經濟
交通
比索由該國唯一的國際機場奧斯華·比艾羅機場提供服務,該機場目前提供來自六家不同航空公司的航班。
連接比索與全國其他地區和非洲大陸的主要公路是非洲西部沿海橫貫高速公路。還有許多較小的國道連接到其他大城市,如巴法塔和加布。
文化
比索的景點包括18世紀葡萄牙人建造的聖荷西·達阿穆拉堡,其中包括阿米爾卡·卡布拉爾的陵墓、1959年8月3日比索碼頭工人罷工中遇難碼頭工人的比基吉迪大屠殺紀念碑、幾內亞比索國家藝術博物館、比索新體育場和當地海灘。
幾內亞比索內戰(1998-1999)期間,該市的許多建築被毀,包括幾內亞比索總統府和比索法國文化中心(現已重建),市中心仍不發達。由於比索穆斯林人口眾多,因此齋戒月也是一個重要的慶祝活動。[6][7]
姐妹城市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