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毗伽可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毗伽可汗,或作苾伽可汗古突厥文:𐰋𐰃𐰠𐰏𐰀𐰴𐰍𐰣,拉丁轉寫Bilge qaγan;684年?—734年),[1][2][3] ,名默矩,或稱默棘連古突厥人,出身阿史那氏,是突厥第二汗國(後突厥、後東突厥)的第四任可汗。「毗伽」是突厥語中可汗常用的尊稱之一,但由於《毗伽可汗碑》的發現,現多指後東突厥的此位可汗。

生平

毗伽可汗為後突厥創立者骨咄祿之子,任突厥左賢王。697年,擔任大度設,史籍作右廂察,又作「小殺」。隨其叔默啜征戰,出兵二十五次、身經十三戰,立功。716年,後突厥可汗默啜死,毗伽可汗之弟右賢王闕特勤起兵殺默啜之子移涅可汗,於716年奉兄長默棘連即位,稱毗伽可汗。

毗伽可汗繼位後,為鞏固統治,任闕特勤為左賢王,總掌軍事,任用默啜時衙官暾欲谷為謀臣,招納離散的部眾,並於720年圍中國唐朝北庭,侵擾甘州、涼州,與唐將盧公利戰於刪丹,打敗唐朝的征討大軍,重振突厥汗國。暾欲谷認為「唐主英武,民和年豐」,不可為敵,毗伽可汗遂在大勝之後向唐求和,「請父事天子」。改變默啜可汗戰和相兼之策。718年、721年、722年屢次遣使言和,724年,四次遣使請和親。727年,吐蕃約毗伽可汗合攻唐朝,毗伽可汗不但拒絕,還派遣大臣梅錄啜將這一情報及時通知唐朝,得到唐玄宗的讚賞,兩國遂建立良好關係,獲允在受降城通市,互相開展貿易。每年獲帛數十萬匹,使突厥益強。以妹嫁給黠戛斯可汗,娶突騎施可汗之女為兒媳,又以女嫁突騎施蘇祿可汗,結好鄰邦。在位期間,也多次與周鄰諸部征戰。720年,征拔悉密,掠羊馬數萬及降唐之涼州契苾部。721年、722年,征契丹、奚等族,730年,聯合契丹伐奚,攻伐重點是突厥舊時屬部。731年,闕特勤死,唐朝派專使弔唁,並派畫師協助突厥立《闕特勤碑》。

毗伽可汗在位十九年,大漠南北再次出現「蕃漢百姓,皆得一處,養畜資生,種田米作」的景象。734年,毗伽可汗為權臣梅錄啜毒殺,在毒發之前成功復仇殺死梅錄啜,盡滅其黨。唐玄宗遣使弔祭,並為他樹碑立廟。突厥人以突厥文書寫碑文,與漢碑同立,即著名的《毗伽可汗碑》。

Remove ads

家庭

可賀敦(皇后)
  • 骨咄祿婆匐可敦(暾欲谷的女兒)
  • 可登
兒子
女兒
  • 大洛公主

註釋

參考資料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