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淹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淹水是指城市內部由於雨水(城市徑流)無法及時透過排水系統排出造成的積水災害。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


成因
案例
危害
治理

- 青島:其排水系統由德國人設計。地下排水設施主要有兩種形式:地下是管道和暗渠,地上是明渠。排水系統總共修了12個,相互獨立又彼此連接。暗渠總長度為5464米,均埋在地下2米,直徑最粗半米,細的如同手腕粗;管道則是用燒制的陶瓷管,每截2米左右,帶螺絲口。管道接口麻紗外面瀝青封口,一般多為一米半到2米長的短管,方便檢修。明渠和暗渠,每隔50米就修挖隧道,用雨篦子分流,擋住隨雨水沖刷而來的泥沙。[9]但事實上,現時青島市德建下水道只有極少部分還在使用。據2016年科學網轉光明日報的一篇文章稱,目前仍在正常使用的德建排水管網長度僅有2.66公里,集中在青島市市南區的老城區,僅約占青島市市南、市北、李滄三區排水管網近3000公里總長度的千分之一。[10][11]此外,青島市的排水系統事實上並無抵禦華南地區夏季常見的短時極端降水之能力,2014年颱風麥德姆正面襲魯前的2014年7月23日,青島市出現了一場短時強降水過程,過程全市平均日雨量降水量僅為12.5毫米,過程中青島市全市自動站日雨量最大的站點市區34中日雨量僅為69.7毫米,僅為香港夏季時十分常見的局地熱對流降水的水平。惟雨後的青島市區多地積澇嚴重,半島網記者拍攝到市民在雨後的街道上只能涉水行走。[12][13]
- 香港:1980年前,香港時常有因颱風引發的洪澇造成人員傷亡的事件發生。據中新社報道,香港政府於1996年展開了「雨水排放系統整體計劃」。[14]1994年起,香港開始確定全港的積水點,並推進排水系統的設計和建設,至2010年,清除了嚴重淹水黑點,當局聲稱排水幹渠系統能抵禦200年一遇的豪雨[1][14]。但事實上,香港市區此後依然無法抵禦常年水平的極端豪雨,見強烈熱帶風暴莫柏 (2017年)。[15]
- 廣州:2010年5月的特大豪雨暴露出廣州排水仍在採用前蘇聯模式的問題,此後廣州市政府開始重視水患治理,市水務局表示將建設二級雨水強排系統,結束雨水重力自排歷史[16]。2013年,廣州擬建東濠涌深隧以解決排水問題,但爭議非常大[17]。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