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水龍喙龍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水龍喙龍(學名:Nicorhynchus,意為「那克爾的喙」,指其可能的生態狀況)是生存於白堊紀的一屬古魔翼龍科翼龍。該屬包括兩個物種,分別為來自英國劍橋海綠石砂的模式種大頭水龍喙龍(N. capito)及來自摩洛哥卡瑪卡瑪群的凶流水龍喙龍(N. fluviferox)。兩者以前均被歸入殘喙翼龍屬。[1]
![]() |
Remove ads
歷史
殘喙翼龍有著錯綜複雜的歷史,曾有大量物種被歸入該屬。2013年,羅德里格斯與克爾納將殘喙翼龍視為單型屬,僅包含槌喙殘喙翼龍(C. clavirostris),並將其餘大部分物種歸入其它屬或列為疑名。其中之一是哈利·絲萊(Harry Seeley)最初於1870年命名為鳥掌翼龍一個種的大頭殘喙翼龍(Coloborhynchus capito)。正模標本CAMSM B 54625是一塊吻部。大衛·安文(David Unwin)於2001年將該物種歸入殘喙翼龍,並將里氏鳥掌翼龍(Ornithocheirus reedi,正模標本已遺失)列為其異名。羅德里格斯與克爾納將此物種鑑定為與殘喙翼龍不同的屬,但在發現更完整材料前並未為之取新屬名。[2]

2018年,雅各布斯等人根據部分吻部從摩洛哥卡瑪卡瑪群伊費祖安組命名了殘喙翼龍新種凶流殘喙翼龍(C. fluviferox),並將來自同區域的另一件標本暫時歸入一個不同的未命名種。[3]博里亞·霍爾加多(Borja Holgado)與羅德里格·佩加斯(Rodrigo Pêgas)2020年一項有關殘喙翼龍亞科的研究將大頭種與凶流種均移至新屬水龍喙龍屬(Nicorhynchus),並將未命名的伊費祖安組殘喙翼龍亞科歸入凶流種。屬名Nicorhynchus取自古英語nicor(那克爾,水龍的一種)和古希臘語rhynchos(吻部),指該屬可能是種在河流及海洋沉積物中發現的食魚飛行爬行動物。[1]
然而,對卡瑪卡瑪群翼龍的一項研究發現,區分水龍喙龍與殘喙翼龍的特徵過於細微,足以證明將兩者看作同種生物的正確性,並指出前者材料已經受損且足夠破碎以支持這一點。[4]
Remove ads
描述

大頭水龍喙龍代表已知體型第二大的古魔翼龍科(排在一件脊頜翼龍標本之後),[5]也是僅次於脊頜翼龍的已知第二大有齒翼龍。2011年描述的一件來自英國劍橋海綠石砂的歸入標本由一隻大型上顎尖組成,上面顯示的牙齒特徵可將大頭水龍喙龍與任何其它物種區分開來。顎尖近10公分(3.9英寸)高、5.6公分(2.2英寸)寬,牙齒基部直徑長達1.3公分(0.51英寸)。若此標本比例與殘喙翼龍物種一致,則顱骨全長可達到75公分(30英寸),據此推測的翼展為7公尺(23英尺)。[6]
分類
該屬描述者霍爾加多與佩加斯將水龍喙龍作為烏克提納翼龍的姐妹群而歸入古魔翼龍科殘喙翼龍亞科。分支圖如下所示:[1]
古魔翼龍科 Anhangueridae |
| |||||||||||||||||||||||||||||||||||||||||||||||||||||||||||||||||||||||||||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