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永豐鄉烽火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永豐鄉烽火台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烽燧遺址。2018年,永豐鄉烽火台被列為第八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永豐鄉烽火台被當作是清代驛站的遺蹟,但也有為唐代警戒烽燧的說法。

快速預覽 永豐鄉烽火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

歷史

關於永豐鄉烽火台建立時代說法不一,主要觀點有永豐鄉烽火台為清代驛站及永豐鄉烽火台為唐代警戒烽燧。清政府治理新疆之初,除了加固維修歷代烽火設施外,新疆與內地之間的官方聯繫主要依靠軍台、營塘等系統。軍台的主要作用是在伊犁將軍府烏魯木齊都統府和京師間傳遞軍事文報。清政府開始全面治理新疆後,軍台系統也開始在南北疆廣泛設立並最終形成網絡。營塘隸屬綠營系統,其規模比軍台較簡,主要任務是轉運軍用等政府物資以及接待差旅。在迪化(今烏魯木齊)與吐魯番之間,即設有軍台也設有營塘[刊 1][刊 2]新疆省建立後,清庭為統一和加強驛傳的管理,將209個軍台及60處營塘改為由當地行政長官管轄的驛站。有三條主幹道,4條幹道及9條支道之上有數百座驛站[書 1]。永豐鄉烽火台坐落在迪化經巴里坤、哈密出星星峽主幹道之上,是烏魯木齊市境內僅存的清代驛站遺址[書 1][書 2]。到了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新疆省迪化及伊犁、塔爾巴哈台喀什噶爾等南北疆重地的電報線路接通。因此驛站的傳遞文報等通信的功能,逐漸被電報等其他高效率的通信方式所代替[刊 1][書 3]

不過,也有永豐鄉烽火台是唐代烽燧遺址的說法。永豐鄉烽火台從地理位置和烽燧結構上更符合唐代烽燧的特點[書 4][刊 3]。永豐鄉烽火台是作為駐守在輪台(今烏拉泊古城,存疑)的靜塞軍下設的警戒烽燧之一,建設烽燧的目的為防守來自巴音布魯克草原的突厥部落[書 4][書 5]

2004年12月,烏魯木齊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將其公布為第四批烏魯木齊市文物保護單位[書 6]。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對包括永豐鄉烽火台在內的烏魯木齊境內五處烽燧遺址保護工程立項進行批覆。後工程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古蹟保護中心建設,由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由西安市古代建築工程公司施工[書 4]。2018年2月,永豐鄉烽火台被列為第八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網 1]

Remove ads

現狀

永豐鄉烽火台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縣永豐鄉(現為沙依巴克區永豐鎮)永豐村一隊。烽火台地處天格爾峰前的平原,周圍50公尺為戈壁。烽火台向南距離永豐村一隊1.5公里左右,東北側50公尺處有太平渠支渠,西南側有一條直通烽火台的柏油路[書 2]

永豐鄉烽火台是夯層0.08到0.13公尺,由黃土夯築而成的建築,夯土中有少量礪石。烽火台高9.5公尺,呈梯形。平面看基座為邊長12.5公尺的方形,頂寬7.4公尺。烽火台南側裸露有四層,每層四根直徑0.1公尺左右的加固棍。每根棍橫向間距3公尺左右,縱向間距1.7公尺左右[書 7][書 8]。永豐鄉烽火台局部遭到破壞,烽火台四周有雨水水蝕的痕跡,為長約8公尺的沖溝。烽火台的北角下部和西角下部被挖,東北面和中部下側有高1公尺深1公尺的洞,是供人員上下的腳窩。1988年,烽火台南100公尺處有建築遺址,地面有灰磚、灰瓦等物品散布在周圍,但到了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之時,該建築已無蹤跡可循[書 2]。2018年前後,對永豐鄉烽火台進行過裂隙注漿等工藝措施的修復[書 4]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