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漢薩號防護巡洋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汉萨号防护巡洋舰
Remove ads

漢薩號(德語:SMS Hansa[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十九世紀後期建造的五艘維多利亞·路易絲級防護巡洋艦的末艦,以漢薩同盟命名。它於1896年在斯德丁伏爾鏗船廠開始架設龍骨、1898年3月下水,至1899年4月完工並投入艦隊使用。艦隻的主艦砲由兩門210公釐40倍徑英語21 cm SK L/40和八門150公釐40倍徑速射砲英語15 cm SK L/40 naval gun組成,最高速度為19節。

快速預覽 歷史, 德意志帝國 ...
Remove ads

漢薩號於職業生涯的前六年都是跟隨東亞分艦隊服役。與赫塔號一起,它曾於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期間向占領大沽砲台的部隊貢獻出一支登陸小隊。1904年8月,它又在黃海海戰後被指定為扣押俄國戰艦皇太子號的艦隻之一。在1906年返回德國後,艦隻開始進行現代化改造,並於1909年工程完結後被用作教練船。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它被動員至第五偵察集群,但只是短暫的擔任過前線任務。漢薩號於1915年後被用作宿營船,並最終於1920年出售拆解。

Remove ads

設計

Thumb
維多利亞·路易絲級艦隻線條畫

漢薩號是作為新增編入艦隊的防護巡洋艦而以字母「N」為代號進行訂購[註 2],並於1896年4月在斯德丁伏爾鏗船廠開始架設龍骨[2]。它於1898年3月12日下水,繼而展開舾裝工作。在下水儀式上,由時任漢薩之城德語Hansestadt漢堡的市長約翰·格奧爾格·蒙克貝格德語Johann Georg Mönckeberg (1839–1908)主持為艦隻命名。至1899年4月20日,漢薩號正式投入德意志帝國海軍使用。[3]

漢薩號的全長為110.6公尺(362英尺10英寸),有17.6公尺(57英尺9英寸)的舷寬和最多7.34公尺(24英尺1英寸)的吃水深度。在滿載情況下,艦隻的排水量可達6,705公噸(6,599長噸)。其推進系統由三套立式四缸三脹蒸汽機組成,通過十八台貝爾維爾鍋爐英語Belleville boiler提供動力。艦隻的最高速度為18.7(34.6公里每小時),並可以12節(22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續航3,412海里(6,319公里)。其標準船員編制為31名軍官和446名水兵。[4]

漢薩號配備有兩門安裝在單座砲塔上的210公釐40倍徑速射砲英語21 cm SK L/40;其中艦艏、艦艉各一門。每門砲各共提供58發彈藥,射程為16,300公尺(17,800)。艦隻還搭載有八門150公釐40倍徑速射砲英語15 cm SK L/40 naval gun;其中四門安裝在艦舯的砲塔上,另外四門則置於砲廓英語Casemate內。這些砲支的射程為13,700公尺(15,000碼)。艦隻的副砲則由十門88公釐30倍徑速射砲英語8.8 cm SK L/30 naval gun組成,另有十挺機砲作為補充[5]。它還標配搭載有三具450公釐(17.7英寸魚雷管和八枚魚雷;其中兩具發射器安裝在舷側,第三具設於艦艏,均浸沒在水線英語Waterline以下。[2]

Remove ads

服役歷史

Thumb
漢薩號於伏爾鏗船廠

在完成海上試航後,漢薩號被部署至海外[3]。漢薩號在東亞基地的首任艦長為胡戈·馮·波爾,這是後來在一戰期間指揮公海艦隊的總司令[6]。作為東亞分艦隊義和團運動期間的一份子,漢薩號在大沽口砲台之戰作出了顯著的貢獻。1900年6月,漢薩號連同赫塔號葛馮號伊倫娜號派遣了海兵營英語Seebataillon登陸,以奪取大沽口砲台。他們加入了由其它幾個國家軍艦派出的分遣隊。這支多國部隊共有約450名德國軍人,官兵總數約為2200人。[7]

1903年7月11日,漢薩號與中國巡洋艦海圻號一同駛入威海衛的英國海軍基地,然後於兩天後離港[8]。1904年1月16日,漢薩號又造訪了香港外圍的大鵬灣,並在港灣停留了兩天後離開[9]。2月,當日俄戰爭爆發後,漢薩號從芝罘被派往正遭受日本軍隊攻擊的亞瑟港。艦隻疏散了身處當地的德國平民。[10]3月初,漢薩號再次來到香港,並於8日與東亞分艦隊的旗艦俾斯麥侯爵號會合[11]。8月,隨著俄國在黃海海戰中戰敗,受損嚴重的俄國戰艦皇太子號和三艘驅逐艦前往青島的德國海軍基地尋求庇護。由於德國是中立國,東亞分艦隊遂對皇太子號和驅逐艦實施扣留。8月13日,俄國艦隻已從三艘英國輪船上補充了煤炭供應,但漢薩號及俾斯麥侯爵號採取行動阻止它們離開港口。赫塔號、禿鷲號,以及砲艇猞猁號德語SMS Luchs虎號英語SMS Tiger也在隨後加入其中。迫於日本的壓力,俄國艦隻直至戰爭結束方才獲釋返國。[12]

Thumb
改造後的漢薩號

漢薩號於1906年脫離東亞分艦隊並回到德國。第二年,它前往但澤帝國船廠旱塢進行改造,並在此期間重新裝配了鍋爐。艦隻最初設三座煙囪,而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則調整為兩座。改造於1909年完成,漢薩號自此開始擔任海軍學員德語Seekadett教練船[4]從1911年至1912年,君特·呂特晏斯登艦擔任軍校學員的教官。在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還將指揮由俾斯麥號尤金親王號組成的特遣部隊[13]。1912年1月初,漢薩號巡航進入大西洋,併到訪了百慕達[14]

漢薩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運用十分有限。當敵對行動爆發時,它被臨時動員至第五偵察集群,任務是在波羅的海訓練海軍學員。然而至1914年底,艦隻便被撤出現役。然後,它開始作為一艘岸防艦使用。1915年之後,它再度撤離前線值勤,並至基爾擔任魚雷艇船員的宿營船[15]艦隻於1919年12月6日正式從海軍名錄英語Navy List中除籍並售予倫茨堡的拆船商。它於翌年拆解報廢。[3]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資料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