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漢諾威王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漢諾威王朝(德語:Haus Hannover;英語:House of Hanover),1692年—1807年統治漢諾威選侯國、1814年—1866年統治漢諾威王國,1714年—1901年統治英國,1913年—1918年統治布藍茲維公國的王室。
Remove ads
起源
漢諾威王朝是德意志布藍茲維王朝的分支之一,因此又稱為「布藍茲維王朝-漢諾威支系」,由於漢諾威王朝也是布藍茲維絕嗣後的最強盛的分支,被視為布藍茲維的正統繼承者。其實漢諾威王朝和布藍茲維王朝的前身都是韋爾夫王朝,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薩克森及巴伐利亞公爵獅子公爵亨利,而亨利的幼子威廉成為呂訥堡公爵(Herzog von Lüneburg)。
布藍茲維王朝的呂訥堡分支,經過多年發展後,在1692年成為漢諾威選侯國。自此以後,王室人員以國為姓氏,改名為漢諾威分支,即為漢諾威王朝。
漢諾威統治者
1692年,哈布斯堡王朝的神聖羅馬皇帝利奧波德一世,委任布藍茲維-呂訥堡公爵為第9位世襲選帝侯,是為布藍茲維-呂訥堡選帝侯,以增加哈布斯堡王室成員當選皇帝的勝算機會。自此以後,布藍茲維-呂訥堡公爵及其後代便以封國為姓,改姓漢諾威。
1814年10月,維也納會議上決定,為了給予英國國王在德意志事務上的發言權,決定將漢諾威選帝侯國提昇為漢諾威王國,並與英國組成共主邦聯。
但這個共主邦聯很快瓦解,當1837年英王威廉四世駕崩後,英國王位傳給了血緣關係較近的姪女肯特郡主維多利亞。不過卻因德意志地區施行歐洲大陸的薩利克法,禁止女性繼承王位。維多利亞三伯父的漢諾威君主寶座,傳給了她的五叔恩斯特·奧古斯特。
但此時,普魯士已經開始密謀統一德國的大業。1866年,普奧戰爭期間,普魯士突然派兵佔領漢諾威王國,並改編為普魯士的一個行省。漢諾威王國滅亡。
英國君主
1688年,英國發生光榮革命,英王詹姆士二世和其信奉天主教的後裔被逐離英國。詹姆士信奉新教的女兒瑪麗和安妮陸續繼位,但不幸地二人駕崩後都無存活子嗣可繼承王位。
在安妮女王長子威廉王子夭折後,英國國會為避免兼領英國國教的國王寶座再次落入天主教徒手上,通過《1701年嗣位法令》,規定:
這部法律,令當時在英國王位繼承序列頭50名的王室成員都失去王位繼承權。雖然法案導致數次因王位爭端而起的衝突,但位於王位繼承序列第52名的漢諾威選帝侯,喬治一世(George I),最終還是於1714年繼位為大不列顛國王及愛爾蘭國王,直至1727年駕崩。而大不列顛王國和愛爾蘭王國於1801年合併,組成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統治者列表
Remove ads
1866年以來德國漢諾威家族首領
- 1866年—1878年:格奧爾格五世 1851年—1866年在位為漢諾威國王,1851年—1878年為坎伯蘭和特維奧特戴爾公爵。
- 1878年—1923年:漢諾威王儲恩斯特·奧古斯特 1878年—1919年為坎伯蘭和特維奧特戴爾公爵,1919年被英王喬治五世動用《削除爵位法》廢掉此頭銜。1901年1月22日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逝世,此人因而成為全世界範圍內漢諾威家族統一首領。
- 1923年—1953年:布藍茲維公爵恩斯特·奧古斯特 1913年—1918年在位為布藍茲維公爵。
- 1953年—1987年:恩斯特·奧古斯特四世
- 1987年起:恩斯特·奧古斯特五世
Remove ad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