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江忠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江忠源
Remove ads

江忠源(1812年—1854年),常孺岷樵湖南省新寧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武舉人。官至安徽巡撫兼軍門提督,都察院副右都察御使兼兵部侍郎。為湘軍名將,最先升至督撫一級。忠源弟三人,忠濬、忠濟、忠淑,族弟忠義、忠信、忠珀,皆從忠源起兵,為湘軍大將。

快速預覽 江忠源, 爵位 ...

家世

江家據傳是書香世家,江忠源曾祖和祖父都是太學生、江父是歲貢生,(太學生和歲貢生只有生員(即秀才)的功名,只是在太學/國子監讀過書),所以他們家前三代,應是書香世家。道光七年(1827年)江忠源中秀才道光十七年(1837年)中武舉人

生平

道光七年(1827年),江忠源中秀才道光十七年(1837年),江忠源肄業於嶽麓書院,同年秋試中武舉人[1]。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瑤民雷再浩青蓮教名義在新寧崀山起事,江忠源組織團練鎮壓起事。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李沅髮結合青蓮教餘黨引發動亂,新寧拔貢生劉長佑廩生劉坤一「速歸督辦團練,鄉兵不期而會者萬計」,並會合江忠源加以鎮壓。同年江忠源升署浙江秀水縣(今屬嘉興市知縣,政績卓著,為巡撫吳文鎔賞識。清咸豐元年(1851年),奉命赴欽差大臣賽尚阿廣西軍營。旋回鄉募勇500赴桂,號楚勇,為湘軍之雛形。翌年兵力增至上千。5月,在全州以北的蓑衣渡阻擊太平軍,大獲全勝,太平天國的南王馮雲山中炮死。楚勇奪取了太平軍的船隻輜重,打破了太平軍沿湘江北攻長沙的計劃。8月,尾追太平軍入湖南,援長沙,營壘駐紮在城東南天心閣下。咸豐三年(1853年),時任湖廣總督張亮基奏報清廷,江忠源被調任為湖北按察使。因先後撲滅通城崇陽嘉魚蒲圻等地的農民起事,清廷視其「忠勇可恃」,奉命幫辦江南大營軍務。5月,太平軍西征。6月,太平軍將攻南昌,江忠源應江西巡撫張芾之請,率部先期入城助守,堅守90多天乃解圍。因此,清廷加封江忠源二品頂戴。9月,以太平軍從南昌撤圍西上,急赴湖北田家鎮(今武穴西北)增防,被太平軍擊敗,退至武漢,江忠源上疏自劾,被降四級留任。10月,太平軍攻陷安徽省會安慶,清廷任命江忠源為安徽巡撫軍門提督,並授都察院副右都察御使兵部侍郎。12月率部入守廬州,陷入太平軍的重圍。咸豐三年十二月(1854年)因兵單糧乏,援兵不至,兼之廬州知府胡元煒暗中作內應,咸豐三年十二月十六日(1854年1月14日)太平軍由水西門突入,攻破廬州。

江忠源見大勢已去,提刀自刎不成,都司馬良勛背著江忠源疾走,江忠源咬馬良勛的耳朵,馬良勛吃痛,放江忠源下地,江忠源敗走至水關橋,投古潭自殺,時年42歲,同死者還有布政使劉裕珍、知府陳源兗、同知鄒漢勛胡子雍、副將松安、都司馬良勛、戴文瀾[2]。死後,清廷追授為總督,忠烈。予騎都尉雲騎尉世職,入祀昭忠祠同治時加封三等輕車都尉世職,湖南、江西並建專祠,湖北省城與羅澤南合祀三忠祠。咸豐六年五月壬午[3],因江母陳太夫人出家財助戰,皇帝特旨授予江忠源父母三代一品封典[4]。著作大部散失,有《江忠烈公遺集》傳世。

Remove ads

成就

  •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江忠源組織團練鎮壓在湖南新寧崀山起事的青蓮教叛亂,為日後湘軍的組建,打下基礎,以事實證明組建民團,是一種可以與太平軍抗衡的武裝形式,在清政府正規武裝全面崩潰之下,民團成為清政府最後的救命稻草。咸豐元年(1851年),大學士賽尚阿督師剿粵匪,江忠源在邵陽新寧組建的五百名楚勇出湘赴桂林 [5],是清代第一支出省剿匪的私人武裝 [6]
  • 咸豐二年五月,江忠源在蓑衣渡成功狙殺了南王馮雲山,由於馮雲山乃太平天國早期諸王中,其智謀器度,政治智慧,均為太平天國第一人,馮一死,等於切斷了太平天國政治成長空間,政治水平無法提升,權力平衡又崩潰,使得洪秀全楊秀清之間的矛盾缺少調停轉圜,遂引爆之後的天京事變

逸事

  • 江忠源在京廣交好友,有「包送靈柩江岷樵,包做輓聯曾滌生」之說,即江忠源包送靈柩,曾國藩包輓聯[7][8],可見江對於在京師貧病而死的朋友,有情有義,出錢出力,置辦棺槨送歸故鄉。
  • 江「長身鶴立,手垂至膝。與人不立崖岸而行以義斷,見定守堅,無游移兩可,自少受庭訓,好讀經世書,不屑屑章句,為文善持議論,務以理勝,無所依傍,自成一家言」[9]
  • 曾國藩第一次見江忠源,就說「吾生平未見如此人,當立名天下,然終以節烈死。」[10][11]

參見

注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