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江西省泰和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江西省泰和中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的一所全日制公辦高級中學,位於該省吉安市泰和縣,1979年第一批恢復為全省重點中學,1994年獲「江西省優秀重點中學」稱號。學校有79個教學班,學生5181人,教職工82人,校舍建築面積47400平方米。校園分為教學、觀賞、運動、生活四大區域。[2]

快速預覽 江西省泰和中學, 地址 ...

歷史

學校自稱肇始於清朝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創辦的泰和官立中學預科,其校舍在泰和官立高等小學堂內,後因故停辦。民國十四年(1925年),泰和縣立初級中學創立,同時也是泰和地區唯一的一所中學,校址在縣城快閣、黃山谷祠、盟鷗館、武廟、涪園和工藝院一帶。民國十九年(1930年)六月,學校停辦,直到1937年7月復辦[3]:663

1939年以後,受日軍入侵影響,學校曾數度遷移至禾市三都圩灌溪圩、上田太原書院等地。1945年初,學校增設高中班並改名泰和縣立中學[3]:663。1947年,江西省立天祥中學遷至泰和,改名稱為省立泰和中學,1949年7月,因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泰和縣,省立泰和中學與縣立中學皆由甫成立的泰和縣人民政府接管,泰和縣立中學隨即遷回原校址,10月,省立泰和中學、泰和縣立中學、私立新生中學、國民中學和經緯中學五校合併為「江西省立泰和縣聯合中學」[3]:663[4]:173-175

1950年以後,相繼更名為泰和縣立中學、江西省泰和中學[3]:663。1962年,該校獲江西省人民委員會列為省重點中學[4]:242-243

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革期間,初期,學校停課兩年。1968年,秋季恢復招生,實行二·二分段制,60%以上的教師遭到批鬥,50%的教師下放農村,教師隊伍遭到摧殘,同年,泰和上田初級中學亦併入泰和中學,並將校名改為「泰和縣五·七中學[3]:663-666。1973年恢復原名「江西省泰和中學」。1975年將北部約40畝劃給泰和師範學校(今泰和三中)作校園。這段時期,多名教師包括原校長、教導副主任等被迫害致死。

1982年將校園西北角約10畝劃給縣教育局辦公校院。至此,校園面積減少至105畝。

2013年一條公路將學校分為南北校區,學校面積減去35畝,現在只有70畝[5]。  

Remove ads

精神傳統

1925年,學校創辦一開始,就以嚴厲治校為準則,制定了校訓校歌、教育方針、管理制度等[1]

1937年,復校後,學校制定了校徽校旗、校訓、校歌。

校訓

1925年,校訓為:敏潔。

校訓注釋:

事教而快斯有功
煌煌聖訓作來崇
一目了卻一日事
莫使積壓勝且叢
立身清潔最為先
伯夷高風今尚傳
形式潔處客貌妍
精神潔處氣象鮮
課餘閒來登快閣
先得我心有涪翁
案前勿使有餘牘
忙裡得閒樂趣濃  
吟風弄月到澄江
皎皎白鷗望若仙  
澡身浴德從茲始
一塵不染意超然

1937年,校訓為:忠、勇、勤、朴。  

校歌

(一)
敏潔
孫振渭詞 1925
溯我邑昔日兮,改書院為學堂;
歷初小之階級,進高小優良。
喜我邑今日兮,建中校以輝煌;
授完全之普通,期各擅專長。
仰登乎快閣,俯臨乎澄江;
悟作事之宜敏,矢清潔以為常。
撫今追昔兮,進步無一疆;
願吾儕同學者,謹守而勿忘。
(二)
1937
快閻高,武山遙,贛水長,登科環抱。
自然作了我們的母親,前賢作了我們的師保。
這兒是我們的搖籃我們的學校。
知識就是槍炮要求到,身體就是城堡要鍛好,
更要把黑暗趕跑,將光明創造。

校慶

1937年10月6日,定10月6日為復校紀念日

校徽

1937年,校徽樣式:銅質,藍底白邊,等腰三角形,底3 cm,腰4cm。

現狀和近況

當地政府修建東西向主幹道工農兵大道時,將該校一分為二,引發市民對於學生安全的擔憂。[1]

2017年泰和中學規劃整體搬遷,新校址占地面積約300畝,校舍11.784萬平方米、體育場地73360平方米[6]

著名建築

快閣,收入《中國名勝詞典》的「西昌八景」之一,也是快閣詩的形成之地。曾被劉將孫評為「高於儗峴匹滕王」,現日漸式微[7]。[註:浙江快閣非此快閣,且浙江快閣得名於此[8]]

校園建築和設施

教學區:三棟教學樓辦公樓、遠程教學中心大樓、理化大樓、值班室圖書館、電教大樓、大禮堂衛星地面接收站、雙向互動式校園網等。專用教室有:四間生物實驗室解剖室、儀器室、標本室、觀察室)、五間理化實驗室、三間微機室、三間語音室、三間多媒體投影室、電子閱覽室、課件製作室、電子資源庫、三間藏書室資料室、兩間閱覽室[1]

觀賞區:南北校門、植物園、人文廣場、中心廣場等。

運動區:體藝館、籃球場操場運動場等。

生活區:三棟男生公寓、一棟女生公寓、教師公寓、食堂車庫、鍋爐房等。

知名校友

潘際鑾中國科學院院士[9]

王梓坤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著名的概率論專家[10]

董其中:中國著名畫家[11]

陳文俊:從事衛星運載火箭研究的研究員[2]

許炎蓮:全國人大代表[2]

肖旭東: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教授[12]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