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池喜謙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池喜謙中國朝鮮語:지희겸,1903年11月1日—1983年3月6日[註 1]),又名池活朝鮮族抗日戰爭時期曾任中共密山縣委書記、珠河中心縣委書記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在東北軍政大學延邊大學等校任教,1959年起擔任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政協副主席、吉林省政協常委等職。

快速預覽 池喜謙 지희겸, 性別 ...

生平

1903年11月1日,池喜謙出生於大韓帝國咸鏡北道鏡城郡,1910年隨家人遷居吉林省延吉縣,1924年從吉林省寧安縣省立第四中學畢業,1927年7月加入朝鮮共產黨ML派(意為「馬列派」),1928年任東滿青年總同盟委員、延吉縣青年聯盟委員長兼高麗共產青年會局子街郡組織部長,同年10月任朝鮮共產黨滿洲總局北滿二道委負責人。[1]

1930年9月,在共產國際「一國一黨」的指示下,池喜謙在寧安縣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他受中共北滿特委委託在密山縣建立黨支部,同年10月,中共滿洲省委特派員朴光瑞將密山特別支部升格為密山縣委,池喜謙任縣委書記。同年12月,密山縣委組織當地朝鮮族農民發動暴動失敗,密山縣委遭到破壞。池喜謙逃亡蘇聯[2][3]:929[4]:304

1931年3月,池喜謙從蘇聯回國,在穆稜縣組建縣委時被捕,九一八事變後獲釋,同年12月任中共珠河縣特支書記。1932年3月,池喜謙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書記,同年9月,由於工作失誤導致幾名同僚被捕入獄(史稱「紅槍會事件」),池喜謙被免去了縣委書記之職,改為負責秘書處的工作。1933年4月,他被日本軍警逮捕[註 2]並被押送到哈爾濱警察署,8月又被押送到朝鮮新義州法院,受審過程中有變節行為,後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1][2]

1936年1月,出獄後的池喜謙回延吉務農。1944年9月,他再次被日本憲兵隊逮捕,後於1945年4月獲釋[2]:929[3]:1098[5]。出獄後不久,隨著蘇聯占領中國東北,池喜謙重新開始政治活動,與崔文鎬等人在延吉成立「勞農總同盟」,並擔任執行委員會組織委員。1945年9月23日,池喜謙在姜信泰的介紹下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延邊委員會宣傳委員。9月末,池喜謙受中共延邊委員會委託,以原來的勞農青總同盟為基礎成立「延邊人民民主大同盟」,並自任委員長一職,在任內,池喜謙在中共黨組織的要求下停辦被共產黨認為是主張「舊民主主義」和「狹隘韓民族主義」的漢文、韓文報紙,並興辦民主大同盟的機關報《延邊民報》,該報紙後來成為《延邊日報》的前身。[1]

在民主大同盟委員長任內,池喜謙還支持當地共產黨員對鐵路的修復工作,並反對國民政府接收當地鐵路。延邊鐵路管理局成立後,池喜謙被任命為局長。1946年7月,池喜謙轉任延吉縣春興區(在今依蘭鎮境內)土改工作隊隊長,1947年5月進入東北軍政大學吉林分校高幹班學習,旋即因歷史問題被開除黨籍。1948年2月,池喜謙赴延邊日報社擔任翻譯,同年10月轉任延邊醫專教導主任。1949年4月起,池喜謙開始在延邊大學任教,先後在大學內任醫學部教務科長、師範學院歷史教研室講師等職,1978年12月升任歷史系副教授。在教職外,池喜謙兼任政協職務,於1959年當選吉林省政協第二屆常務委員兼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第二屆政協副主席,1963年連任一屆,後因文化大革命未完成任期[6][7],1979年再度被選為延邊州政協副主席[7]。1983年3月6日[註 1],池喜謙在延吉市病逝。[1][2][3]:929[5]:1098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