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沁河 (邯鄲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沁河原名牛首水[註1],位於河北省邯鄲市主城區內,是貫穿邯鄲東西主城區的幾條主要河流之一,屬滏陽河支流。現為季節性河流,降水多時,河流徑流速度快,水面變寬,冬春季節水量較少[參6]。由於近幾年市政府的大力整治,使得沁河又出現了「三面荷花,四面柳」,魚蝦成群的景色[參7][參8]。

流域
沁河發源於邯鄲市西部武安市堵山山區附近的野河[參9],也有說是源頭在邯鄲縣西部的拐頭山、紫山附近,上游由南北兩支小河流匯流集而成[參10],或是邯鄲縣的康莊鄉的西店子、停駟頭等村[參6],自西向東流經古城路、彭家寨村、前進大街沁河橋,到沁河名苑南行,路過復興路沁河橋南行到孟仵村向東繼續流去,到鐵路大院向北,連續流經火車南北鐵路、浴新大街沁河橋往東北前行[參11],穿過環城西路沿著京深線繼續北流,過人民路到叢台路後經過陵西大街[參12],進入沁河沿岸綠化帶一直東行,途經學步橋、中華大街、新興大街[參13]、曙光街、光明大街[參14]、滏西大街等數條主要交通幹線,在市區東北部蘇曹附近與滏陽河交匯[參15],全長43.8公里[參9],一說35.9公里[參10],從齊村大壩到滏陽河交匯處段的主城區流域長11.7公里,河床寬為25公尺,總流域面積達147平方公里[參6]。
Remove ads
污染
1957年,邯鄲市區西部的齊村修建大壩後,將沁河上游夏季時節降水直接導入北面的輸元河流域內,沁河下游的主河道則負責承接主城區的瀝水。上世紀70年代以,沁河水還是清的,清河裡也有不少的魚蝦,沿岸居民在岸邊垂釣、洗衣、戲水。可是到了80年代以後,由於下游地區缺少清水的補充,在加上沿岸農業灌溉過度用水,鋼廠等企業污水以及近百個排污口直接排入河內,沁河的水質日益惡化,再加上對缺乏污水處理設施、排污管網的不完善等,沁河逐步形成一條臭水溝[參9][參8][參16]。即便如此,沁河流經邯鄲主城區時,被沿岸居民在河道兩邊所堆積的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所包圍,原有綠植和綠化也被破壞,綠草地被個人私占,私搭亂建,甚至還用於種菜、飼養家畜等,而河道岸邊的路面也毀損嚴重[參17]。
開發

面對日益嚴重惡化的沁河,1983年市政府決定根治和開發沁河,在陵西大街和滏東大街之間修建了沁河公園,讓沁河和滏陽河一樣,在主城區內形成了一道綠色生態走廊[參9]。近年來,市政府又在滏陽河、沁河等河流沿岸綠化帶地區加強對公共健身器材的建設,成為市民休閒娛樂健身的出去之一[參18][參19]。
21世紀以來,為了解決「五河繞城」的水源問題,市政府提出「清水入沁」工程,讓東武仕水庫和岳城水庫為水源地,通過民有四支渠和高級渠將兩大水庫清水直接注入沁河,達到「退污還清」的目的[參9],市水質監測部門也對沁河水質建立多個檢測點進行檢測[參20]。
活動
注釋
參考資料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