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沃夫岡·呂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沃夫岡·呂茨
Remove ads

沃夫岡·呂特(德語:Wolfgang Lüth,1913年10月15日—1945年5月14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的一位王牌潛艦指揮官,他指揮潛艦出擊15次,擊沉43艘船,共230,781噸,另外還在出擊期間擊沉法國潛艦桃莉絲號潛艦英語French submarine Doris (Q 135)。其戰功僅次於奧托·克瑞奇米爾的擊沉46艘船,共273,043噸的紀錄[註 1][1]

快速預覽 沃夫岡·呂特, 本名 ...

呂特於1933年加入共和政府的「國家海軍」,經過短期在水面艦訓練後於1936年轉至潛艦部隊服役。1939年12月,他受命指揮U-9號,進行了6次的海上巡弋。1940年6月他改為指揮U-138號,出擊了2次;1940年10月,他被調至U-43,出擊5次。1942年9月,他轉調U-181,出擊2次,在第二次的任務中完成在南非和印度洋的巡弋,擊沉10,3712噸的船隻。1943年8月11日,呂特獲得鑽石橡葉帶劍騎士鐵十字勳章。他是德國海軍中第一位獲得此勳章的指揮官,另一位獲得者也是潛艦指揮官—阿爾布雷希特·布蘭迪,德國海軍僅2位獲得此勳榮。1944年8月1日,呂特被指派為米爾維克海軍軍官學校英語Naval Academy Mürwik的潛艦顧問,同年9月18日被推為校長。1945年5月13日凌晨,呂特遭到校區警衛營的士兵意外射殺。最後呂特被授予國葬,不但是唯一被受以國葬的潛艦指揮官[2],這也是第三帝國最後一次的國葬。

Remove ads

生平

沃夫岡·呂特在1913年10月15日出生於俄羅斯帝國里加一個波羅的海德國人家庭。他在當地唸了文科中學,之後又在赫達學院(Herda Institue)唸了三學期的法律學。在父母同意後,呂特於1933年4月1日加入國家海軍。完成基礎訓練後,呂特被送至波羅的海施特拉爾松的校區(1933年4月1日至1933年6月29日),之後轉到練習帆船戈克福克號(Gorch Fock),並在9月23日成為見習水手。他起先服役於水面艦隊,搭乘巡洋艦卡爾斯魯赫號(Karlsruhe)進行9個月的世界巡迴(1933年9月24日至1934年6月27日),在1934年7月1日升為見習少尉。在1936年10月1日成為正規少尉[6]。1937年2月,呂特被轉到潛艦部隊服役,在1938年6月1日升為中尉,7月時作為第二值更軍官在U-27上服役(1938年7月3日至1938年10月23日)。在西班牙內戰期間,呂特以觀測官的身份在愛爾溫·瓦希爾(Erwin Wassner)的潛艦上巡弋於西班牙海域(19394月13日至1939年5月18日)。10月,呂特以第一值更官的身份轉至海因里希·萊貝(Heinrich Liebe)上尉指揮的U-38,萊貝上尉是位在二次大戰期間將被授予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的軍官,也是著名的王牌潛艦長之一。呂特隨著U-38巡弋自1939年8月19日至9月18日,同時,二次大戰已在9月1日開戰[7]

Remove ads

戰爭初期

1939年12月,呂特以艦長的身份開始指揮U艇II型U-9號,並出擊過6次,總計擊沉敵人7艘船,共16,669噸,在此期間還有重創一艘驅逐艦和擊沉法國潛艦桃莉絲號(Doris)。之後轉調至指揮U-138號,前往大西洋戰鬥巡弋盟國船隻(1940年8月30日至9月25日),呂特出擊過2次,獲得擊沉船隻39,971噸的成果。這艘潛艦上服役的2名軍官在大戰後期都獲得了騎士鐵十字勳章,分別是他的機械士卡爾-海因茲·委柏(Karl-Heinz Wiebe)和值更軍官海因裡希·桑拿爾(Heinrich Schonder)(在U-77服役時獲得)[7]

1940年6月27日,呂特被改派指揮U-138號,在他的第一次出擊就獲得擊沉4艘船,共34,644噸的戰果。10月,呂特第二次出擊返航後,他的戰績有攻擊4,562噸的挪威商船Dagrun號(但沒命中)、擊沉5,327噸的英國商船Bonheur號和擊傷6,993噸的英國油輪British Glory號。呂特在1940年9月23日首次在國防軍日報(Wehrmachtbericht)中被提及,另外在10月24日被獲頒騎士十字鐵十字勳章[7]

1940年10月21日,呂特轉而指揮U-43,是一艘作戰能力屬長距離型的U艇IX型,他一共出擊了5次,出海204天,擊沉共64,852噸的12艘船。1941年1月1日,呂特晉升中尉。呂特同其他高級指揮官,因為他們的經驗豐富,又增加一項重要任務—培養未來的潛艦指揮官,曾在呂特艦上服役的 艾里希·溫德曼(Erich Würdemann)就在1943年指揮U-506,並得到騎士十字鐵十字勳章,然而卻在同年1943年7月14日陣亡[8]

Remove ads

U-181

1942年5月9日,呂特轉而指揮U艇IX型U-181,並在1942年9月自基爾軍港出發,開始第一次的出擊。呂特與U-181的任務是巡弋於印度洋和南非海域。呂特在10月抵達開普敦,並在一個月的時間裡擊沉敵人12艘船隻,共58,381噸,然後於1943年1月回到法國波爾多。1942年11月13日,呂特被授予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9]。第二次出擊,呂特前往印度洋,穿過南非,進入印度洋與巡弋於模里西斯一帶海域。呂特這次的海上巡弋持續了205天之久(1943年3月23日—1943年10月14日),為大戰裡德國海軍海上巡弋時間第2長者(巡弋時間第一長者為U-196艦長—艾狄特-弗里德里希·肯達特(Eitel-Friedrich Kentrat),巡弋了225天),這次行動也擊沉了10艘共45,331噸的船隻,他因此於1943年4月1日被晉升為海軍少校;4月15日,他的鐵十字勳章上加掛「寶劍」[1],最後在同年8月9日成為鑽石橡葉佩劍騎士鐵十字勳章[1][10]。這次的巡弋,呂特為兩位表現優異的艦員提名獲頒了騎士鐵十字勳章,分別是機械長卡爾-奧谷斯都·蘭德曼(Carl-August Landfermann)和第二值更軍官喬漢斯·林巴企(Johannes Limbach)[11]

任教

再過了5年於U艇的服役時間、15次出擊、600多天於海上巡弋的紀錄,在1944年1月,呂特被調升為駐於哥德哈芬第22潛艦艦隊司令(該單位主要作為訓練潛艦指揮官)。8月1日晉升中校,並調任米爾維克海軍軍官學校英語Naval Academy Mürwik,於1944年7月時被任命為第1分遣潛艦艦隊司令。9月1日,晉升上校[1]。在友人克勞斯·科茨(Klaus Korth)的幫助下,完成一本關於他潛艦經驗的書,描寫如何克服長時間遠洋而受影響的潛艦官兵心情。1944年9月18日,年僅31歲的呂特被任命為海軍官校校長。

意外身亡

Thumb
米爾維克海軍軍官學校英語Naval Academy Mürwik

1945年5月5日,英國軍隊已佔領弗倫斯堡,但在米爾維克校內同平常作息,德國水兵和軍官仍被允許配戴武器,而校長呂特也被允許自己下達保衛學校的命令。呂特在校外周圍地區立起告示牌寫道:「警告!任何不經大門進入而擅自闖入此區者,將在不給予警告的情況下開槍射擊。」不久,呂特將下達給衛兵的命令改為「衛兵必須問口令,若問了對方不回答就立刻開槍射擊。」

5月13日,海軍機械士卡爾·法蘭茲(Karl Franz)擔任警衛官,負責當天晚上的安全。到了午夜,天氣轉為風雨交加,風強到許多衛兵都聽不見彼此說話的聲音;然而呂特選在這天來巡視,他自剛開完會的大樓走出,因為暴風雨而將衣領拉高趕路,法蘭茲上前與他報告狀況,呂特在聽完後又往前走去,在法蘭茲轉身準備前去他處時,聽到有人大聲喊道「站住!」三次,接著就是一聲槍響。法蘭茲趕緊前去查看,發現中槍者就是呂特,而開槍者則是哨兵–馬地亞斯·哥特洛布(Mathias Gottlob),幾分鐘後醫官判定呂特已經死亡。鄧尼茲接到副官傳來此事的消息,一開始還以為是誰開了一個惡劣的玩笑,但確認後鄧尼茲召開聽證會軍事法庭,聽取哥特洛布和其他人的證詞。哥特洛布表示他沒有認出他是誰,他問了3次口令但都沒有回應,於是他扣下了扳機,甚至沒有瞄準[12]。在整理所有人的結論後,法院宣佈哥特洛布無罪[13]

Thumb
呂特的葬禮場景

鄧尼茲要求駐於該處的英軍司令羅伯斯上校(Roberts)的允許,要求辦一個國葬,他允許了。由鄧尼茲致詞[14],6名得過騎士鐵十字勳章的潛艦艦長,身穿軍禮服、手持軍刀、組成儀隊[15],並舉槍對空齊射以表敬意,後葬於愛德比教堂(Adelby Church)的墓地。1975年5月,德國的聯邦海軍替呂特在學校立了一個紀念碑。

Remove ads

戰果摘要

呂特在戰爭期間擊沉46艘船隻,共225,204總噸位,其中一艘為軍艦,有552總噸位。另外還擊傷了兩艘船,共17,343噸[16]。呂特的最後一次出擊指揮U-181在海上待了206天,自英國開普敦航行至馬達加斯加,締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潛艦出擊時間第二長的紀錄[2]

更多資訊 日期, 潛艦編號 ...
Remove ads

獲得榮譽

註解

註腳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