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沃爾克後頜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沃爾克後頜鰧(學名:Opistognathus walkeri),又名沃爾克後頜魚,條鰭魚綱䲁形目後頜魚科後頜鰧屬下的一個種[1],分布於東太平洋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海域,深度21至90公尺,本魚身體細長且扁平,向後逐漸變細,頭大而呈球狀,眼大而高,雌雄成魚上顎骨較長,雄魚上顎骨具有靈活的彎刀狀鰓蓋,延伸至鰓蓋之外,上顎骨內壁和相鄰的鰓膜為黑色,頜齒犬齒狀,鋤骨具小齒,體被圓鱗,頭部無鱗,側線不完全,尾鰭圓形,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12-13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1-12枚,頭部和身體棕色,頭部頰側有一條橙棕色條紋,上方邊緣為藍白色條紋,上頜外部淡藍白色,前上方有橙棕色斑點,內側前1/4為淡灰棕色,後3/4為黑色,上方邊緣為藍白色,身體兩側橙棕色,從胸鰭到尾鰭基部沿兩側有兩條清晰的淡藍白色細條紋,背部上方有藍白色斑點,背鰭棕色帶橙色,內側2/3處有5條垂直黑色橫帶,尾鰭灰色,體長可達11.7公分,棲息在沙石底質海域,雄魚會築巢及口孵魚卵,屬肉食性,以底棲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