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沙楞伽提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沙楞伽提婆(印地語:शार्ङ्गदेव,羅馬化:Śārṅga-dēva;烏爾都語:شرنگدوفا;1175年—1247年),英語轉寫作Sharngadeva[1] ,是印度最重要的音樂理論家。曾任宮廷樂師。他的論著有《樂藝淵海》,共七卷,分述樂音、調式、曲體與作曲、歌唱法、節拍與節奏、樂器與器樂、舞蹈與表演,是印度婆羅多牟尼《戲劇論》(即《舞樂論》)以後印度第一部最重要的音樂論著。現今南印度音樂的調式體系仍以此書闡述的基本調式(相當於c d d f g a a c )為基礎[2][3]。
生平
沙楞伽提婆出生於古印度喀什米爾,西元1120年家族遷往南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西元1210年-1247年,在當地的雅達瓦王朝(英語:Yadava dynasty)統治者辛伽約執政期間擔任宮廷樂師,並創作《樂藝淵海》,對後代音樂影響甚深[4][5]。
著作
西元1210年-1242年沙楞伽提婆創作《樂藝淵海》(Sangita Ratnakar),被認為是印度婆羅多牟尼的《戲劇論》之後最重要的音樂著作。
《樂藝淵海》全書共七卷:
參見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