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沙耆故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沙耆故居又名藜齋,是浙江省寧波市境內一處人物故居,位於鄞州區塘溪鎮沙村,是知名畫家,「中國梵谷」沙耆的故居。1947年沙耆罹患精神分裂症後在此居住,創作出大量作品。建築現闢為紀念館,2011年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1]。
歷史
沙耆故居建於民國時期,1927年由其父沙松壽維修,後由沙孟海以子路「為親負米」的典故取名為「藜齋」。1946年,長期旅居海外,與家人失去聯繫而患上精神分裂症的沙耆回到中國,居住在藜齋。在未發病時,沙耆並沒有放棄作畫。在當時條件匱乏時,沙耆利用身邊的各種材料作畫,而故居的牆壁也成為沙耆的畫布。20世紀80年代,沙耆搬離沙村,移居到學生余毅位於東錢湖畔韓嶺村的家中暫住,而故居也被其子沙天行低價賣給一位村民[1],牆上的11幅人體藝術油畫被賤賣,後多被台灣卡門藝術中心收藏[2]。
結構
沙耆故居為磚木結構建築,前有天井,後有花園,建築面積150平方米[3]。主體建築兩間一弄,坐北朝南,面寬9米,進深10.2米,前有檐廊,廳堂為明間,東側設有樓梯。天井寬9米,深2.9米,外有圍牆,圍牆上仍保留有沙耆回國之初繪製的奔馬。圍牆西南角設石庫門,上部為題寫「藜齋」兩字的磚雕門額,下部為鐵皮門,設有五級台階[4]。
保護
沙耆故居曾被出售,其中價值較高的畫作均不在故居中,僅存一部分手跡。2003年,塘溪鎮政府將沙耆故居購回,2005年列入鄞州區文物保護點[1],2011年1月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併入沙氏故居一同保護[4]。2009年,塘溪鎮出資對包括沙耆故居在內的四座名人故居進行修繕[5],此後沙耆故居作為陳列館對外開放,廳堂懸掛沙耆6幅反應家鄉生活油畫的複本,兩側為沙耆事跡陳列[6]。二層懸掛的人體藝術油畫為沙耆之子沙天行從台灣藏家處獲得的複本[1]。
圖片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