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河陰之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河陰之變北魏權臣、太原王爾朱榮策劃並實施的一起針對皇族和百官公卿的屠殺事件,亦稱爾朱榮之亂。因事件發生在河陰縣(今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境),故名。北魏武泰元年(528年),北魏大將爾朱榮在洛陽對慕容紹宗說:「洛中人士繁盛,驕侈成俗,不加芟翦,終難制馭。」於是採納部屬費穆的建議,計劃盡殺朝中百官。

快速預覽 河陰之變, 行動種類 ...

事變過程

Thumb
北魏胡人俑,山西博物院藏

四月,爾朱榮擁立長樂王元子攸為孝莊帝,年號「建義」,又以「入匡朝廷」為名向洛陽進兵,四月十一日,爾朱榮從河內到達高頭驛,元子攸從雷陂北渡奔赴榮軍大營,北魏河橋守將李神軌鄭季明等人開門投降。四月十二日,爾朱榮駐軍於邙山之北,河陰之野,先「沉胡太后幼主於河(黃河)」。四月十三日,爾朱榮藉口祭天,將北魏王公大臣召集至河陰(今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境),趁之不備,以契胡鐵騎包圍,飛矢交加,馬蹄踐踏,屠戮殆盡。當時漢人及漢化的鮮卑文武百官約七千餘人,在京約二千三百餘人[1],死者竟達一千三百人[2],以至於次日孝莊帝入洛陽城登基時,只有散騎常侍山偉一人在南闕謝恩。

屠殺之後,胡太后的妹妹胡玄輝收了太后和幼主元釗的屍體,葬於雙靈寺。朝中倖存官僚「人情駭怨」,或隱居避禍。二十四史魏書作者魏收亦曾親歷河陰之難,成為少數倖存者。爾朱榮將兵馬駐紮於洛陽永寧寺,盡掌朝政,大量武將進入政治舞台,填補北魏的權力真空。

Remove ads

死難者和人數

北魏諸王中,元雍[3]元欽[4]元略[5]元劭[6]元溫等人皆遇害,其他遇害者有李瑒[7]崔忻[8]崔勵[9]袁翻[10]盧仲宣[11]等。死亡人數至今成謎,目前學術界能考證出來的遇害者名單已不超過百人。[12]

影響

藉助這場軍事政變,爾朱榮把遷到洛陽漢化鮮卑貴族和出仕北魏政權中的漢族大家消滅殆盡,他的勢力由此更加強大,從而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爾朱榮派人將元子攸送至洛陽,自己則因殺人太多,民憤極大,不敢進洛陽,只能據晉陽,等待時機篡位。孝莊帝不滿爾朱榮專權,永安三年(530年)九月,在明光殿計殺爾朱榮及其黨元天穆。爾朱榮死後,其餘黨爾朱兆再殺死孝莊帝。一年之後,爾朱氏餘黨又被高歡和河北大族擊敗。軍政大權遂落入高歡宇文泰手中,北魏名存實亡,政權分裂為東魏西魏

注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