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法屬上伏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上伏塔(法語:Haute-Volta)是法屬西非的組成殖民地,成立於1919年3月1日,其殖民地領土曾包括上塞內加爾和法屬尼日以及象牙海岸的一部分。[1]而此殖民地於1932年9月5日被廢除,其部分地區由象牙海岸、法屬蘇丹和法屬尼日分割管理。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1年12月28日) |
二戰結束後,1947年9月4日,該殖民地作為新的法蘭西聯盟的一員恢復了1932年前的領土規劃。1958年12月11日,成為法蘭西聯盟內的自治共和國,兩年後即1960年8月5日,上伏塔共和國獲得獨立。1984年8月4日,更名為布吉納法索。
Remove ads
名稱
上伏塔這個名字源自伏塔河的上游;這條河被分為三部分,分別稱為黑伏塔河、白伏塔河和紅伏塔河。
歷史
法國殖民者1896年入侵並殖民此地,當地的莫西人對法國殖民者進攻的抵抗隨著首都瓦加杜古淪陷而結束。1919年,上塞內加爾與尼日南部的一些地區被合併成一新殖民地,稱之為上伏塔。1932年,上伏塔殖民地被拆分,以節省殖民開支;二戰結束後,莫西人對法國施加壓力以要求獲得獨立,1947年9月4日,上伏塔再次重建成為法屬西非組成殖民地,並擁有自治。
1956年7月23日通過《基本法》(Loi Cadre)並開始對法國海外領土的管理方式政策進行重組。法國國民議會於1957年初批准了重組政策,確保了各個海外領土擁有高度自治。1958年12月11日,上伏塔成為法蘭西聯盟中一個自治共和國。
上伏塔於1960年8月5日實現獨立。第一任總統莫里斯·亞梅奧果是伏塔民主聯盟黨魁。1960年的上伏塔憲法規定,總統和國民議會由普選產生,任期五年;然而,亞梅奧果上台後不久就禁止了除執政黨以外的所有政黨實行獨裁統治。
另見
- 1957年上沃爾坦地區議會選舉
- 法國屬地和殖民地列表
- 法蘭西殖民帝國
- 法屬西非
- 布吉納法索國家元首列表
- 布吉納法索總理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