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波士頓糖蜜災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波士頓糖蜜災難(英語:Great Molasses Flood、Boston Molasses Disaster或Great Boston Molasses Flood)是1919年1月15日,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名為北區的住宅區中一座巨大糖蜜儲存罐爆炸所引起的災難。洶湧的糖蜜波浪以約每小時56公里的速度沖入周圍的街道,導致21人死亡,150人受傷,大量建築物被損壞。這一事件已經進入當地的都市傳說,居民聲稱如今在炎熱的夏日,街道仍然能聞到糖蜜味。[1]
背景
糖蜜是用甘蔗或甜菜製糖的過程中,所產生的黏稠狀副產品,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糖類占總質量的一半[2],是當時美國的標準甜味添加劑。由於富含糖分,糖蜜可通過發酵產生乙醇,故糖蜜是釀造朗姆酒的一種傳統原料。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對於無煙火藥的需求激增,美國糖蜜產量的80%被用來生產工業酒精,作為生產無煙火藥所需。[3]
純淨蒸餾公司(Purity Distillation Company)是位於波士頓的一家通過蒸餾生產乙醇的公司。1917年美國工業乙醇公司收購了這家公司,用糖蜜來生產工業乙醇,出售給英法等國的武器製造商。為了減少運輸和儲存等費用,純淨蒸餾公司決定在位於波士頓港和高架鐵路系統之間的North End住宅區建立很大的糖蜜儲存罐[4]。
災難經過


1. 純淨蒸餾公司的糖蜜罐(爆炸發生地)
2. 消防隊 31 (被嚴重損壞)
3. 鋪路部門和警察局
4. 純淨蒸餾公司辦公室(被夷平)
5. Copps Hill Terrace
6. 波士頓天然氣燈建築(被損壞)
7. 純淨蒸餾公司倉庫 (基本保存)
8. 住宅區 (site of flattened Clougherty house)
1919年1月15日波士頓地區的溫度相比往年異常的高,超過了攝氏4度(華氏40度)[5]。糖蜜罐中儲存的糖蜜正等待運往位於附近劍橋鎮柳樹大道的淨化設備[6]。這時,位於肯尼廣場附近的商業街529號的一個高約15公尺,直徑約27公尺,存有二百三十萬美式加侖(相當於八百七十萬升)的糖蜜罐倒塌了。據目擊者描述,糖蜜罐倒塌時發出了巨大的響聲,鉚釘亂飛,倒地之後的轟鳴如同一列火車經過[7]。
2.5到4.5公尺高的糖蜜波以56公里/小時的速度,造成了200千帕的壓強[8]。糖蜜波浪的能量足以摧毀鄰近的波士頓高架鐵路系統的亞特蘭大大道站,還讓一列火車脫了軌。好幾個街區浸在60到90公分的糖蜜中,正如作家史蒂芬·普利奧描述的
“ | 齊腰深的糖蜜覆蓋了整條街,形成著漩渦,冒著氣泡。哪裡都有東西在掙扎著,分不出那是動物還是人類。偶然有人從這粘稠的東西里拼命掙扎出來,才說明那裡還有生命……大量馬匹像站在粘蠅紙上的蒼蠅一樣死去。越是掙扎,就陷得越深。無論何等樣人,都遭受著同樣的厄運。[9] | ” |
《波士頓環球報》報導中提到「人被爆炸造成的猛烈氣流捲起來,扔到了數英尺外。」有些人被空氣捲起的各種殘骸擊中,一輛卡車被糖蜜波捲起,扔到了波士頓港。大約一百五十人受傷,二十一人和大量馬匹死亡,死亡原因主要是被糖蜜壓在下面或在其中溺亡。倖存者安東尼·迪·斯塔西奧回憶道,自己在和自己的妹妹從米開朗琪羅學校回家路上被糖蜜波浪捲起來,聽到他的媽媽喊著自己的名字,卻無法回答,因為喉嚨被窒息人的糊狀物粘住了。他隨後暈了過去,醒來時看到他的三個姐妹正看著他[1]。最初的糖蜜波浪過去之後,咳嗽成了這一住宅區最常見的後遺症。
Remove ads
搶救與清理

事發當時,美軍的楠塔基特號燈塔船正停泊在波士頓港,正在船上接受培訓的麻薩諸塞州軍事學院的116名學生在助理指揮官考珀蘭德(Copeland)的帶領下迅速穿過幾個街區,沖入齊膝深的糖蜜中救出倖存者。不久後,波士頓警察,紅十字會和軍隊相繼來到,救援工作一直持續到晚上[6]。傷者實在過多,醫生和護士只能在隔壁的房屋裡進行臨時救護。糖蜜冷卻之後黏度大大增加,這是救助者最大的困難,他們很難從冷糖蜜中開出道路,救出傷者。救援工作持續了四天後結束。很多死者蒙上了一層糖蜜,很難辨識。
大約三百名參與者用了兩周時間清理爆炸後的街道,共花了87000個工時來清除鵝卵石街上、建築物、汽車和住房的糖蜜。[9]波士頓港口直到當年夏天仍是棕色的。美國工業乙醇公司沒有重建這個貯存罐,貯存罐遺址現在是一個市屬的網球場。
原因
當地居民進行了集體訴訟控告美國工業乙醇公司。美國工業乙醇公司援引生產的工業乙醇屬於政府的軍需品這一點,辯稱這起事故源於無政府主義者所策劃的爆炸,即爆炸主要是外部原因[10],但這一理由沒有居民相信。法庭指定的調查人經過歷時三年的調查後,認為美國工業乙醇公司負有忽視糖蜜罐安全的責任。美國工業乙醇公司最後以庭外和解方式賠償了六十萬美元。[11]
爆炸當日和前幾天的很多因素可能誘發了這起災難。事後調查表明,負責監督建造儲存罐的阿瑟·傑爾負有責任,糖蜜罐是草草安裝的,並沒有經過充分的設計和將儲藏罐注滿水以判斷洩露的測試。當罐中注滿糖蜜時,罐身有多處裂縫,公司不得已將罐塗成棕色以便掩蓋裂縫,當地居民甚至可以從中收集到糖蜜拿回家。[11]事後發現,由於罐底部(此處所承受重力是在罐內有內容物時壓力數值最高的位置)的人孔發生了破損,有可能這裡的疲勞先達到了臨界點。此外,天氣記錄表明,在慘劇發生的前幾天,氣溫從零下17度升高到了5度左右。糖蜜在罐中本來緩慢的發酵速度迅速增加,產生的二氧化碳大大提高了儲存罐中的壓強。
有都市傳說聲稱爆炸的糖蜜罐從1918年下半年就已經充滿了過量糖蜜,因為蒸餾公司的擁有者想在禁酒令發布之前盡量生產朗姆酒。然而純淨蒸餾公司並不是以糖蜜生產朗姆酒,而是生產工業酒精。而工業酒精並不屬於被禁止的範圍,亦不屬於之後的沃爾斯迪德法案和其他國家禁酒法令。然而1999年的一部電視紀錄片《現代奇蹟之工程災難》中宣稱,即使沒有刻意多生產酒精以應付禁酒令,多儲存糖蜜以應付可能實行的全面禁酒是當時的常見做法。
Remove ads
今日

糖蜜儲存罐的位置已經變成了一塊運動娛樂區,官方稱作蘭貢公園,有少年棒球和地擲球的場地[12][13]蘭貢公園旁邊是較大的普奧波洛公園(Puopolo Park),在普奧波洛公園的入口處,波士頓歷史協會設置了一塊標記牌紀念這次災難。標記牌上寫著[14]:
波士頓糖蜜洪水
1919年1月15日,位於商業街529號的糖蜜儲存罐因壓力過大爆炸,造成21人罹難,40英尺高的糖蜜波浪沖毀了高架鐵路,毀壞了多座建築物,淹沒了周邊的街區。儲存罐的結構缺陷與不尋常的暖冬導致了這起災難的發生。
參見
參考文獻與注釋
外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